误事。
刘氏的娘夏氏见赵大壮如此待人,心里满意的很,过来给刘氏做饭,回去了就拿起针线缝制孩子的包被衣服。
她的态度一下感染了刘氏,刘氏也害怕儿媳妇儿生孩子时再有什么闪失,不时就过去叮嘱两句。
很显然,刘氏和她的肚子现在成了全家饶宝。
赵山本打算将二姐和李球的婚事和她,一想还是别在这关键时刻出来添乱了。
反正李球归期未定,这事也不着急。
“那等我大嫂生完再吧,也没啥大事,娘。”
刘氏瞪了儿子一眼,嘴里嘟嘟囔囔的走了。
第二,赵山的后背和屁股已经不那么疼了,但他不敢出门,怕一出门再被老爷子揍一顿。
于是乎,终日忙忙叨叨的赵山因祸得福,以养病为由躺在炕上歇了一。
他这躲懒倒没啥,可作坊里的众人不知内情,还以为他们的山子大老板被打的很惨,到了晚上下工时纷纷上门探望。
就连程理和马恭回都面带忧色急匆匆的跑来了。
马恭回来古仙村任教一段时间了,这些他从很多人那里打听了赵山的事迹。
如此深入了解后,马恭回对赵山的敬佩已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圣人云: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下。
然而,之前他眼中所见耳中所听却和圣人所的完全背道而驰。穷人为了生活勾心斗角鸡零狗碎,有钱有权的又尔虞我诈自私自利至极,别兼济下了,不从下狠狠地撸几把都对不起他们那些年的寒窗苦读。
他也因着那些原因被排挤到这穷乡僻壤之地来教书。
他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再无出头之日了,谁知道这五花山钟灵毓秀,竟是一块卧虎藏龙之地。
赵山以十五岁弱龄,做出了很多很多大人都做不出的事!
他不仅自己挣钱,还给村里办学堂,不仅办男学,还鼓励村里的女娃们读书。
这样的大爱让马恭回自愧弗如,他休假的日子并没有回家,而是揣着激动的心情回了乐平镇,找到恩师,将这里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如实了。
古仙村的男童学堂里面大大六十多个孩子,他们已经学完了基础课程,马上要按程度不同分班,可他自己一个人教不同的班级,分身乏术。
倒是也能让程理过来帮忙,可程理要管两个作坊的所有进出账目,也忙的很,没有办法调度。
因此,马恭回是希望恩师能再他一个忙:如若发现有愿意扎根古仙村的师弟们,可以前去帮忙。
他走时恩师嗯嗯啊啊的答应着,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