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弟,你本座遇到杜伏威的时候要不要把他杀了,杜伏威死了对江淮百姓有什么影响。”王无痕突然道。
李靖愣了一愣:“杀.........杀了杜伏威?”
王无痕微笑点点头,从旁边的摊贩买了几个玩具递给瞳。
这是几个木偶公仔,笑眯眯的很可爱。
“谢谢师父”瞳笑眯眯的接过玩偶。
李靖和素素只觉一股凉气直冲脑门。
“杜伏威不算好人,但在坏人中算是底线不错的。”李靖斟酌了一下用词,迟疑的道。
杜伏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很难简单地用 “好人” 或 “坏人” 来定义。
从积极方面来看
起义反抗暴政
隋末,隋炀帝的统治极其残暴,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
杜伏威在这种背景下起义,他率领农民军与隋朝官府进行斗争,客观上表达磷层民众对隋朝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
他在山东、江淮一带活动,与隋军作战,打击了隋朝的地方统治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帘地百姓受到隋朝官府的压迫。
保境安民举措
在控制一定区域后,杜伏威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社会秩序。
他在江淮地区整顿军纪,禁止士兵掠夺百姓,使得当地的社会环境有所改善。
这与一些烧杀抢掠的其他武装力量形成对比,为当地的经济和民生的恢复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从消极方面来看
出身草莽的局限性
杜伏威作为农民起义军领袖,早期的起义活动也伴随着暴力和破坏。
个人野心和权力欲望
杜伏威在起义过程中有一定的权力欲望。
他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江淮地区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其目的也包含个饶野心。
“总体而言,杜伏威在复杂环境中有反抗暴政、稳定局部地区社会秩序等积极贡献,但同时也有出身草莽带来的局限性和个人野心等复杂因素。”李靖总结道。
“好吧,那就留他一条命吧。”老王无所谓。
按后世的道德标准,杜伏威是该死的,但这个时代却还算是不错的。
“那就谢谢王掌门的仁慈了。”一个冷冷的声音突然响起。
李靖素素眼前一花。
一个头顶高冠,宽袍大袖,年约五十,面庞刚毅,神色沉稳的人,仿若从而降,脸上露出一抹与其面容极不相称的浅笑。
“只是谁饶谁的命,先做过一场再。”来人完身形微晃,向王无痕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