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所以学佛就是在断除贪嗔痴的过程。”
秦游完,不自觉地看向秦政和远觉。
看二人正认真听讲,便继续解释其余三句话。
“第二句世间因果,真实不虚。
讲究因果也是佛教的核心内容之一,佛法是建立在因果论的基础上,因为因果是世间永恒的规律,所以依照因果这个规律去修行自己,就可以让自己达到顺应命,远离灾祸的目的。
学佛之人一定要牢记因果,不要做任何违背因果的事情,就不会招来灾祸,就可以远离痛苦和烦恼。”
“第三句核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简单来就是断恶向善,修福修慧。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现世的生活越来越好,福报越来越多。此外还要思考生命的问题,如何断除痛苦的根源,让自己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
要想做到,首先要做到断恶修善,其次就是其净其意,修心修慧,用自己的般若、光明,灭除一切无明、黑暗。”
“最后一句依教奉行,以戒为师。
这个戒字就是整个佛法的核心,释迦牟尼佛在涅盘前告诉弟子们,要以戒为师。佛在世时佛是众生的导师,佛涅盘后,戒就是众生的导师。
历朝历代诸多高僧大德圆寂前,都会嘱咐弟子们,要记住戒字。因为戒是一切智慧和福报的因,因为持戒、才能得定,因为得定,才有般若,因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度一切苦厄。
所以戒是获得解脱的因,僧人一定要学会依教奉行,以戒为师,哪怕你什么佛理都不懂,只要坚持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时间长晾理自然就懂了,智慧和福报自然就来了。”
完,秦游最后冷笑着反问了一句。
“敢问大师,如今的佛门可都做到坚持持戒,坚持本心。”
远觉沉默,眼眸深邃地看着秦游。
他没想到秦游对佛门的理解竟然如此之深。
“如今佛门良莠不齐,私心者多如牛毛,将佛门搞得乌烟瘴气。”
远觉长叹一声,脸上十分无奈。
他虽贵为国师,地位超然,佛门变成如今这样,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秦游也是摇头道:“前朝太宗皇帝在位期间,玄奘大师两次前往竺求取大乘佛法,一路跋山涉水,从未言苦。
那时的佛门纯粹无垢,到了本朝,佛门却变了味道。
只有极少数者追求大道,余下之众早已经被利欲蒙蔽了双眼。
这样的佛门害人害己,大师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