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贤百家典籍,平时也就是给陛下干些著书修书的活。
对于其中的尺度不好把控。
掌院学士思来想去,拿不准分寸,只能硬着头皮去朝霍瑾瑜。
朝报的规格、印刷规模,需要多大的纸面,要求刊登多少信息,信息的种类……
这些都是让翰林院纠结的事情,因为这事,他们翰林院的官员已经吵了不知道多少次,连干仗都有,吓得旁边的衙署还以为他们翰林院的人得了疯病。
霍瑾瑜见老学士实在可怜,不寻求让他们自己摸索了。
朝报内容也简单,就是刊登这段时间朝廷做了那些事、那些成就,还有一些朝廷已经定罪的警示案件给百姓普法,一些益民开智的小趣闻……总之寓教于乐,不能太严肃了。
掌院学士暗自记在心里,他想了想,“陛下,可否刊登一些皇家事宜?”
霍瑾瑜怔了一下,“你要写什么?”
掌院学士脸上的笑有些不好意思,“首次办朝报,微臣担心吸引不到人,想记录几件两位小殿下的事情。”
身为陛下的龙凤胎,两个小殿下从出生起就万众瞩目,目前民间对于谁最后能登上大宝,仍然还有争论……
其实他更想刊登陛下的事情,担心陛下不允许,退而求其次。
“……可以,不过等走上正轨,就不能再刊登了。两个小家伙相关内容,要交由朕审核。”霍瑾瑜思索片刻,觉得可以向天下公布一下储君的两个潜在人选。
掌院学士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至于首次刊印,霍瑾瑜让他们定下来后,刊印一万份,不要只在京畿周围售卖,最好往更远地方送一送。
至于朝报的发布频次初次定为七天一报。
以现在的信息量,七日一报差不多,等到国内的生产力和交通彻底腾飞,到时候可以再设立日报。
掌院学士将霍瑾瑜的话记在心里,听陛下的语气,似乎颇为看重朝报。
也是,若是发展得当,这份大景朝报可以成为左右舆论的喉舌,自然看重。
霍瑾瑜原以为此事交由翰林院就行了,谁知道任务下达后,其他各部都想着插一手。
这种面向全民的宣传,若是能占有一席之地,对于部门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尤其首期内容,基本上就给后面的内容定调,确立什么内容很重要,不能随便折腾。
是故,翰林院的官员得到了各部官员的热情“帮助”,吏部、刑部、礼部、工部、户部……大理寺,就连鸿胪寺、国子监、太学这些也十分看重,恨不得一天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