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之和都未必突破两位数的大型无人机,有没有必要这么折腾一圈,就成了很令人纠结的问题。
一系列大型高空喷气式无人机也只能回去选择去掉加力燃烧室的涡喷7作为动力。
张振华在430厂工作了将近二十年,尽管对于“型号牵引”的现状也有所不满,但是真到了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免不了产生路径依赖——
在最终决定放弃涡扇17的2016年,这个选择看似没什么问题。
“但是常总,咱们眼下好像并没有一个型号需要这样一个级别的发动机啊?”
一句话完,张振华脸上已经露出了一脸难以言的表情。
如今常浩南虽然提前了近二十年开始着手改变这一现状,但总归需要一些时间,并且以目前搞个涡扇10都要集中全国一大半力量的情况来看,恐怕短期内也很难有额外的精力照菇那些非重点型号。
那意思基本就是“您这还不算神仙?”
“常总,咱们现在连大推力的第三代涡扇都已经在研发了,怎么还要去引进轻型涡轴,或者涡桨发动机的技术?”
因此他下意识地认为,一款没有装机对象的发动机,是很难上马的。
这个问题,让常浩南刚好有机会出自己更进一步的想法:
实际上,300k级别的轻型涡桨,应该很快就会有装机对象。
一个是进入新世后必定需要的新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虽然经典,但毕竟已经是近四十年前的型号,已经不太能满足新时期的飞行训练需求。
另一个就是常浩南之前就和贵航工业起过的长航时查打一体无人机。
上辈子华夏就在无人机动力方面吃过不少亏,只能选择从奥地利引进生产一种低功率的活塞发动机,耽误了不少型号的发展。
很多生意,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生意,90年代反而比二十年后要好做得多。
不过常浩南并没有起这些事情。
一来是张振华级别不够,这些涉及到航空产业规划的事情不好多提。
二来么,常浩南觉得,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候,自己需要树个典型。
一个“发动机在没有适配型号的情况下上马,后来获得成功”的典型。
就像是厂所自筹资金研发飞机这件事,也是在洪都方面搞了k8教练机并大获成功之后,才逐渐被整个航空工业系统所接受。
现在大家一起来都知道,“型号牵引”这种模式有问题。
但要是直接把航发产业跟飞机型号独立开来,除了作为重生者的常浩南以外,也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