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事,世家自然不敢再对新科进士做什么,李世民也正式授予他们官职。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李世民对诸位进士的能力和品行有了个初步了解。
他最喜欢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聪明的,可以用巧妙手段婉拒世家的拉拢,还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伤害。
一种是态度好的,立场坚决地拒绝世家,受到胁迫也绝不动摇。
李世民给这两种人的官职最高,其次便是手段没那么高超,态度也没那么坚决的,再次便是在世家和朝廷之间摇摆不定的。
至于接受了世家拉拢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被李世民封了个小官远远打发走,没有点大能耐是很难有出息了。靠背景或许还有机会,但他们都是寒门出身,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靠山,至于世家……世家若能保住他们,就不会让他们落到这步田地了。
寒窗十几年,好不容易趁着改革的东风科举中第,家中的喜气尚未散尽就得了这样一个结果,叫人不得不唏嘘。
不管当事人及家人如何惊疑崩溃,旁观之人却明白,这一场皇室再次赢了世家。
即将在未来几年内参加科举的寒门学子也心有戚戚,坚定了跟着皇室走的决心。
相比之下苏琛就不是那么瞩目,虽然他留在东宫,官位是所有新科进士中最高的,但因为在预料之中,引不起大众丝毫兴趣。
大家都忙着看热闹去了,偶然想起苏琛时,也只能感慨一句好命,在圣上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做了太子殿下的伴读,刚授官就是这么高的官职,日后封侯拜相平步青云都是可以预见的。
*
此事结束后,李承乾抽时间找了魏征一趟。
找魏征很容易,因为他非常勤政,不是在办差事就是在骂李世民,只要时间不是很晚,在班房或者李世民那里总能找到他。
李承乾找到班房,魏征果然在。
他埋头在繁杂的公文之中,露出的头发已经花白。见到李承乾进来,他放下笔起身行礼,动作却显得有些僵硬,李承乾甚至听到骨头的噼啪声,这是上了年纪又伏案太久的缘故。
李承乾想起初见魏征的时候,现在的他明显苍老多了,带着厚厚的眼镜,脸上每一道沟壑都藏着疲惫。明明他才五十多岁,看上去却比大他几十岁的孙思邈还要老态。
李承乾暗叹一声,魏征虽然对阿耶苛刻了点,但的确是难得的贤臣良相。
正因如此他才不得不走这一趟。
李世民和魏征这些年相爱相杀,虽然总有争执,但总能求同存异,带领大唐蒸蒸日上,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