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好,今天双方只是签署了一个意向性的合作条约,当然这也是有法律效力的。
回去的路上赵宏远律师感觉到很遗憾,“我感觉咱们的报价跟他们的底线还差的远呢,你们没看那几个岛国人签字的时候笑得多开心。”
“还是太草率了,金额这么大的合作,谈判至少要1周吧,咱们这太儿戏了。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藤本制药的具体情况呢。”
“下次应该把我师父喊过来,他非常擅长试探对方的底线,业内人称胶公鸡。”
“我听过铁公鸡,还第一次听到胶公鸡呢。”胡嘉然表示了好奇,“有什么说法吗?”
“铁公鸡还会掉渣呢,胶公鸡就不会。”
千叶在回酒店的路上,就跟藤本.木村汇报了此事,后者非常满意,“只是小小的3000万,换算下来还不到500万美金,千叶君,伱做的非常好!”
“对方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催化底物的价值。”千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毕竟他们国内药物研发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可不要小看这条巨龙,他们非常聪明,追赶上来或许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前进的脚步可不能停!”
“你看,连那些吃饭用手抓的家伙仿制药都做的风生水起。”藤本.木村还提一句三哥。
印度于1970年的《专利法》中放弃了对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企业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仿制药快速扩张,形成泱泱之势。
“他们简直是一群强盗!”千叶表达了对三哥的厌恶,“一个国家竟然完全不尊重知识产权,公然支持剽窃他人研发成果,可恶!”
“千叶君,你没必要对印度抱有那么大的成见。”藤本.木村笑了一下,“药物上市前的临床试验还需要他们的支持。”
因为印度人口比较多,种族比较复杂,可以说是“人种博物馆”,所以好多跨国药企都会到印度进行实验。而印度也有这方面的准入政策,2005年左右,印度就放宽了人体临床时间的限制。
大量底层人口有的是出于自愿,有的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充当了药企的实验品。也由于这一政策,许多跨国药企对印度仿制药生产网开一面。可以说,这种“低人权优势”变相促进了印度仿制药产业的发展。
赵宏远走后,三人在小区板凳上坐了一会,“这次的钱怎么分呢?”高风征求两人的意见。
“这次的钱还分呢?!!”李友良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哪能次次分钱啊。”
“对啊,你像我,就干了点杂活,一年都90万了。”胡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