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很冤枉,我说的有问题吗?不都是很正常的语言交流嘛。你要是由于个人原因想多了,那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接下来他跟李友良和胡嘉然都打去了电话,这样的好消息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高风心里美滋滋的。
很快连沈主任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你不是放卫星吧?”她很是震惊,“什么时候的事啊?文章确定能发表吗?”
“编辑说的是下周四。”高风说道,“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故。”
“你先让他们几个别跟其他人说,等发表了再提这个事。”沈主任叮嘱道,“咱们医院从建院到现在还没人在自然上面发表过文章呢,你这个要是真的话,那影响就太大了,咱们可一定要慎重。”
其实也怪不得沈主任这样表现,想在自然上发表一篇文章有多难呢?以下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2017年nature发表论文803篇,science702篇,cell327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全世界2013年已经有780万名研究人员,目前保守估计1000万。
假设nature/science/cell上面2017年文章每篇都来自不同课题组的话(有不少牛课题组一年发好几篇),比率大概是0.018%,也就是平均一万名研究人员里能有1.8个人发cns。
2017年清华、北大河南录取405人,考生98.3万人,录取率0.041%。从数字概念来说,比在2017拥有近百万高考考生的河南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还要大两倍。
武汉大学有18位两院院士,近130位杰青和长江学者,2017年也就发了一篇自然(nature)一篇science。
做科研的都知道,院士、杰青和长江学者就已经算是科研圈很有成就的人了。对他们来说,发nature和sciecne依旧很难。
其实高风的文章能得到自然杂志编辑菲利普和审稿人的关注,还是得益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目前如火如荼的状况,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应急途径或者叫补救途径(“s途径”)。
前文中也说了它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因此,在ha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两个效应b细胞融合的“d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会死亡。
早期人们不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