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带着这个装着数万人命运的箱子去找韩信了,而紧接着一队队带着抄家圣旨的御营士兵,就扛着上刺刀的燧发枪,排着整齐的队伍,甚至拖着大炮,分头前往各地,去完成抄家灭门的任务。这场总共涉及一千多家近十万人的大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让江南一片哭声,一个个曾经辉煌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家族惨遭摧毁。他们的土地籍没,成为赏赐军功获得者的军功田,他们的财产充实了因为大肆封赏而迅速空了的国库,他们的一座座府邸成为学校,医院,甚至养老院,孤儿院甚至供奉神皇的祠堂……
当然,百姓自发供奉的。
实际上和当年的老朱也差不多,只不过隔着近三百年后再来一遍而已。
到第二年春天……
准确说是洪武三十三年。
至于朱棣搞那个,太祖高皇帝当然不承认,那就是建文朝。
所以从去年开始,年号就改成了洪武三十二年,至于弘光当然踢一边,可怜弘光连年号都没了,因为他按照惯例前年还是延续崇祯十七年,虽然他这个皇帝,太祖高皇帝还是认的,但年号被取消。
崇祯十七年直接跳到洪武三十二年然后等新皇帝选出再换。
不过考虑到年号换来换去不好记,所以并行黄帝纪年。
而且天干地支和数字并行。
这样就容易记了。
所以大明的官方文件一律同时使用三种纪年,第一行当然是帝王年号,第二行天干地支,第三行对应天干地支的黄帝纪年数字,老百姓随便,爱全用就全用,不爱全用随便哪个。实际上最后当然习惯黄帝纪年数字,这个挨着往下排就行,说到底帝王年号这个实在换的太频繁,不利于民间记忆,就是简单的数字最方便。
到春天时候,这场大狱就基本上落幕了。
至于反抗……
这个真没有。
尽管逃亡的不少,但反抗的真没有。
原本杨丰还期待能有反抗的,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了,各地那些被抄家的世家望族面对如狼似虎的御营士兵,除了哭成泪人,基本上没有别的反应。
倒是一些悍妇挠伤不少士兵,还有几个士兵被她们用剪刀扎了。
其实他们也没法反抗。
毕竟他们总不能自己拿起刀抵抗御营的燧发枪,最终还是要靠底层青壮跟着他们,但问题是没有跟的,变成军功田之后,佃户只需要交三成租,这个是以类似铁律定下,那原本要交五成以上租给这些士绅的佃户为何反抗?地方的军户更不会听他们忽悠,人家都在等着参军,上阵杀敌,也给自己的后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