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就这个速度,下面的豆秧不好割,硬。
“两刻三亩,一个时辰十二亩,十二个时辰一百四十四亩?七十二个人?
大豆直接脱粒了,豆荚和豆秧已经切碎了,这个也得算人工吧?
得有人在那里装麻袋,能不能把那几个人给去掉?更节省人力。”
朱元璋算一下,差不多是一台设备顶一百个人,不到二百,除非造个大的。
里长出声:“陛下,功能越全面,精度控制要求越高,有那个资源,不如多造几台收割机了。
现在这个属于速度压住了,还能快,现在试机,先让设备磨合一下,等再过一会儿,一个时辰能收二十五六亩。
自动供袋、捆扎结构组件,比人工贵,属于易损件,是一套,得挂动力,那么主设备里面要加相应的零件。”
里长不同意全自动,核算过的,后期维修非常麻烦,但是有那个设计图纸,随时能造。
“哦~~”朱元璋颔首,放弃了全自动的打算,转而问:“还能做大一些吧?”
“能,只是没有必要,同时对金属的要求提升,前面的平台大了后,金属有自重和强度。
如竹竿一样,越长的竹竿横着架起来远端下垂越大,铁也如此。
咱们造这东西就是结实、耐用、好维修、成本低、生产容易、cao作简单。”
里长还是拒绝造更大的,大的拆成零件运输也不方便,关键有的一体的零件不能拆。
“嗯!”朱元璋再次点头,有道理。
朱闻天在旁边看着,在考虑如何缩小设备,他还想在套种上用。
大豆和高粱的带状复合种植,四到六行大豆,再种四到五行高粱,这样就方便小型设备进去分别收割了。
说话的工夫,收割机开始提速。
很多百姓望着远去的大家伙,攥紧拳头,似乎再给鼓劲。
在他们的眼中,大家伙神奇,一个‘人’干那么多人的活儿,可了不得。
“造,多多制造,需要钢铁和铜什么的,挖铜矿。
把大牲口用在小的田和梯田上,平原地区多多使用蒸汽机,蒸汽机耕地、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