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一些原本对大秦敬畏有加的国家,开始在边境地区进行试探性的骚扰,试图侵占大秦的领土。而与大秦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也因担心大秦国内局势不稳定,影响贸易安全,减少了贸易量。
军队内部的分歧更是严重影响了大秦的国防安全。将领们因为立场不同,在军事指挥和战略决策上难以达成一致,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大幅下降。边境防御出现漏洞,给外敌入侵提供了可趁之机。
内部纷争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大秦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若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大秦的江山社稷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意识到,必须下定决心,采取果断措施,打破当前的僵局,化解各方矛盾,使大秦重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大秦内部纷争不断的消息,如同散发着腥味的血水,引来了周边外部势力的窥伺。
北方的匈奴部落,一直对大秦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垂涎三尺。他们得知大秦朝堂上两派相争,内部矛盾重重,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匈奴单于召集各部族首领商议,他目光闪烁着贪婪的光芒,道:“大秦如今内乱,正是我们南下的好时机。若能趁此机会攻破大秦边境,夺取他们的城池和财宝,我匈奴必将强大。”
于是,匈奴开始在边境地区频繁调动军队,加强军事训练,不断派出股骑兵骚扰大秦边境的百姓和守军。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边境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边境守军面对匈奴的骚扰,由于内部将领之间存在分歧,在应对策略上难以统一。支持蒙恬的将领主张坚守防御,避免轻易与匈奴大规模交战,以免加重百姓负担;而支持李斯的将领则认为应主动出击,给匈奴一个狠狠的教训,以彰显大秦的军威。这种分歧导致边境防御出现混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除了匈奴,一些周边的国也在暗中观察大秦的局势。他们虽然不敢像匈奴那样公然发动战争,但却在外交和贸易上采取了一些对大秦不利的行动。这些国减少了与大秦的贸易往来,转而与其他国家寻求合作。他们担心大秦内部纷争会影响贸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大秦的反应,看看是否能在大秦的困境中谋取一些利益。
在外交上,这些国对大秦的态度也变得不再像以往那样恭敬。他们在与大秦的使者交往中,言辞不再谦卑,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例如,有的国要求大秦降低贸易关税,增加对他们的援助,否则就威胁要与大秦断交。这些外部势力的窥伺和行动,给本就深陷内部纷争的大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