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收缴民间不符合法家思想的书籍,打压宣扬其他学派思想的学者。他们试图营造一种单一的思想氛围,让百姓只知遵守律法,服从中央的权威。
然而,这种思想禁锢的做法引发了广泛的反对,尤其是那些倡导思想解放的人士。支持蒙恬一派的学者们认为,思想的多元化是国家繁荣的基础,禁锢思想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他们强调,不同学派的思想都有其价值,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才能找到解决国家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些学者们不顾李斯一派的打压,继续在民间讲学,传播儒家、道家等学派的思想,鼓励百姓思考国家的现状和未来。
在学府中,思想禁锢与解放的交锋尤为激烈。学府的老师们对于是否要按照李斯一派的要求,只教授法家思想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老师认为,应该顺应朝堂的要求,以维护学府的稳定和自身的地位;而另一部分老师则坚决反对思想禁锢,他们认为这违背了学术自由的原则。学生们也被卷入了这场交锋之中,支持思想解放的学生们组织起来,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表达对多元思想的追求和对思想禁锢的不满。
这种思想领域的交锋不仅在学术层面展开,还对朝堂纷争产生了深远影响。支持思想解放的人士将思想的多元化与蒙恬一派休养生息、关注民生的政策联系起来,认为只有思想自由,才能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而李斯一派则将思想禁锢与中央集权政策紧密相连,认为只有统一思想,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场思想禁锢与解放的交锋,反映了大秦内部在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上的深刻分歧。我意识到,思想领域的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将进一步加剧内部纷争。于是,我决定介入这场交锋,一方面强调学术自由的重要性,鼓励不同学派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也要求学者们在探讨思想的同时,要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为解决当前的内部纷争和国家发展出谋划策。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思想领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化解内部纷争提供思想支持。
在大秦内部纷争的混乱局势下,一股危险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有人企图发动军事政变,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一些支持李斯一派的极端势力,看到朝堂上的纷争陷入僵局,认为通过正常的政治手段难以迅速实现他们强化中央集权的目标。于是,他们开始暗中谋划军事政变。这些人拉拢了部分对现状不满且立场坚定支持李斯的将领,秘密商讨政变计划。他们计划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利用手中掌握的军队,控制朝堂,清除蒙恬一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