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必需品。
西方旱灾地区,打井队争分夺秒地挖掘水井,新的水源不断被发现。朝廷还运来水车等灌溉工具,帮助百姓从远处的水源取水灌溉庄稼。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百姓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品种,以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而在地震受灾的中部地区,救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道路损毁严重,大型救援设备难以进入。但救援人员毫不退缩,他们徒步进入灾区,用双手挖掘废墟,寻找幸存者。朝廷紧急调运帐篷、棉被、食物等物资,搭建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遮风挡雨。同时,组织工匠和百姓一起,清理废墟,规划重建家园的方案。
为了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胡亥下令成立了专门的救灾协调机构,由李斯亲自负责,统筹调配各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务必做到资源合理分配,确保每个受灾地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胡亥严肃地叮嘱李斯。
然而,救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诸多难题摆在了朝廷面前。随着救灾工作的全面展开,资源调配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多地同时受灾,对粮食、衣物、药品、建筑材料等物资的需求量巨大。
在粮食供应方面,虽然朝廷开启了各地的粮仓,但由于受灾范围广,灾民众多,粮食消耗速度极快。一些地区的粮仓储备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短缺的情况。“陛下,南方和中部受灾地区的粮食缺口越来越大,仅靠现有储备难以维持长期供应。” 负责粮食调配的官员焦急地向胡亥奏报。
胡亥眉头紧锁:“立刻组织从粮食丰收的地区调运粮食,同时鼓励百姓开展生产自救,利用一切可耕种的土地种植速生粮食作物。”
衣物和药品的调配也面临困境。受灾群众急需大量的衣物来抵御早晚的温差和恶劣气,而受伤百姓对药品的需求更是迫牵但由于交通在灾中受到严重破坏,运输过程困难重重。“陛下,通往北方边境和西方旱灾地区的道路多处被阻断,衣物和药品无法及时送达。” 运输官员无奈地道。
胡亥思索片刻后道:“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交通要道。可以组织人力、畜力进行短途运输接力,务必将物资送到灾民手郑”
建筑材料对于灾区的重建至关重要。地震后的中部地区和洪水冲毁房屋的南方,都急需大量的木材、石料和砖瓦。然而,各地的建筑材料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陛下,建筑材料供应紧张,重建工作进度缓慢。” 负责重建工作的官员忧心忡忡。
胡亥下令:“加大对建筑材料生产的扶持力度,鼓励各地的工坊增加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