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地区,由于人们对未来的担忧,消费意愿也大幅下降,商业活动变得十分冷清。
南方的丝绸、茶叶等特产无法运往北方和西方销售,北方的皮毛、肉类也难以越南方。商业贸易的受阻,不仅影响了商饶利益,也导致各地物资短缺,物价出现波动。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这米价怎么涨得这么厉害?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吃不起饭了。” 一位普通百姓焦急地道。
为了缓解商业贸易受阻的困境,朝廷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抢修道路和桥梁,优先保障主要商路的畅通。同时,在受灾地区设立临时市场,为商户提供经营场所,减免商户的赋税,鼓励他们恢复营业。
“大家放心经营,朝廷会帮助你们度过难关。” 当地官员在临时市场鼓励商户们。
为了稳定物价,朝廷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从物资相对充足的地区调配物资,保障市场供应。通过这些措施,商业贸易逐渐开始恢复生机,但要恢复到灾前的繁荣程度,仍需时日。面对灾带来的诸多难题,大秦急需各类人才参与救灾和重建工作,人才的调配与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在救灾方面,医疗人才的短缺最为突出。疫病的防治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郎中,但现有的郎中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灾区的需求。朝廷一方面从全国各地征召郎中,另一方面紧急组织医学培训,选拔有医学基础的年轻人进行短期培训,快速培养出一批能够应对常见疫病的医护人员。
“国家有难,正是我们医者挺身而出的时候。大家要认真学习,尽快掌握救治技能,前往灾区救助百姓。” 负责医学培训的老郎中对学员们道。
在重建工作中,工程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无论是房屋建造、道路修复还是水利设施重建,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朝廷从各地的工程机构和工坊中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专家团队,前往受灾地区指导重建工作。同时,开办工程技术培训班,培养年轻的工匠和技术人员,传承建筑、水利等方面的技术。
“重建家园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掌握先进的技术,为大秦的复兴贡献力量。” 一位工程专家在培训班上鼓励学员们。
此外,管理人才也不可或缺。救灾物资的调配、重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等都需要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朝廷从各级官员中选拔有管理经验的人,充实到救灾和重建的管理岗位上。同时,加强对年轻官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管理能力。
在农业生产恢复方面,农业技术人才发挥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