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点儿贪污的心思都没有。他本是打算收齐了和举荐名单一起交上去的。现在情况有变,所以他决定把收到的部分交上去,至少能委婉地向上面表个态。
“是。”
——————
“厂督,锦衣卫的提报。”一个时辰之后,西厂庶务司司正李永贞,将来自锦衣卫经历司上呈的特别提报,放交到了厂督魏忠贤的案头上。
李永贞是万历十一年生人。那一年,方从哲、崔景荣、张问达、王佐等人同科进士,皇帝开始全面倒张。万历十六年,时年五岁的李永贞自宫进宫。十三年后,十八岁的李永贞入坤宁宫当近侍,伺候王皇后。但他入坤宁宫才一年多,就被抓起来关着了。他这一关就被关了十八年,直到新君即位才被放出来。
被释放之后,李永贞数度升迁,先是去了兵仗局,直接补了魏朝一步登天之后空出来的少监缺。最近又被调进了西厂庶务司,虽然还是少监佥书,但任谁都知道李永贞这是又升了。因此有传言称,李永贞是改投到了魏朝或者魏忠贤的名下,给他俩中的其中一个做了干儿子。
但后来人们发现,李永贞既不对魏朝自称“名下”,又不唤魏忠贤为“干爹”。所以又有传言称,当年李永贞被抓,是因为亲近太子,充当了太子和嫡母王皇后之间的传话人。而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王皇后膝下有女无子,但一直将太子视如己出,非但不排挤,反而在国本之争中百般呵护。
“报什么?你直接说就是。”魏忠贤没有第一时间伸手去拿。他还在看东厂交上来的查证清单。
审了这么久,马堂这条胖头鱼总算被榨干净了。单计现银现金,共白银一百九十四万余两,黄金一万三千余两。这虽然没有崔文升按黄克瓒的弹章算出来的那么多,但仍是目前最大最肥的一条鱼,要再有其他记录,恐怕就只有曾任苏杭织造兼征税太监,召回之后担任针工局掌印太监孙隆,曾任福建开矿太监兼提督月港高寀,以及四川矿税太监丘乘云了。这三个人,第一个弄出过苏州民变,第二个搞出过福建民变,而第三个则被认为与四川地方一系列的土司叛乱有关。
这样的成绩让魏忠贤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关键是,在稽查局的严密监督下,崔文升这条老狗和他的一众儿子们清得跟水一样,想找麻烦都没地方下手。
“简单来说,锦衣卫的差事办出岔子了。”李永贞说道。
魏忠贤闻言一个激灵,立刻放下手里的册子。他一面探身去拿放在书案边的提报,一面问:“是哪个差事啊?”
“天津卫的掌印官,指挥使沈采域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