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等宝物。印绶监掌古今通集库,并掌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等信物。而尚衣监则负责掌管皇帝所用的冠冕、袍服、履舄、靴袜等衣物。
“御事监本部,只设正四品掌印太监一员,不设少监、监丞等官。掌印之下,配正七品典簿四员,本部每年拟耗银九百二十两。”御事监本部也就做个使用记录的整合。
“御事监辖尚宝局、印绶局、尚衣局等三局。各局,设正五品局正一员,从五品局副一员,从七品掌司四员。每局每年拟耗银七百两。”
————————
刘若愚最后说:“至于司礼监、御马监、御用监、神宫监,等四个衙门则继续保留原有的编制。”
这四个衙门,要么是轮不到刘若愚来整合的,比如内廷的最高管理机构司礼监和宫城最重要的保卫机构御马监。
要么是他觉得不能整合,需要保持其独立性的,比如负责制造御用器物的御用监,和管理帝后陵寝、司掌太庙洒扫及保证香灯常亮常明的神宫监。
“那惜薪司、宝钞司和钟鼓司呢?”朱常洛敏锐地注意到二十四衙门中还有三个衙门没有被提到。其中的惜薪司负责分发柴炭,宝钞司负责制造跟废纸没什么区别的大明宝钞,而钟鼓司则负责掌管出朝钟鼓以及宫内杂戏。
“回主子的话。惜薪司、宝钞司和钟鼓司原本就由司礼监直管。奴婢以为,这三个司还是独立设置,由司礼监直管,只需要把主官的品秩从正五品降秩到正六品即可。”刘若愚回答说。
朱常洛点点头,问道:“还有别的吗?”
“奴婢认为还应该明载一个规矩。”刘若愚说道。
“什么规矩?”朱常洛顺势问道。
“定制之后,有缺才有俸。没有实职者,无论何等官品皆不发缺俸。各监、各局、各司原则上不能再增添新的官缺。如果情况改变,确实需要额外添缺补员,则必须具文上报司礼监,由司礼监审核,并最终上呈皇上允准方可增添。若不得皇上允准,任何人不得随意增加官缺。”刘若愚回答说。
司礼监清查发现,随便一个典簿、监工、奉御就有可能因为讨好了某位有权的大太监,而获得少监或者监丞的加衔。分派到继承执行部门,一个小作坊或是一个灶房也可能有好几个监工。神宗在位的四十八年,就连太监这个宦官品秩的最高点都开始泛滥了。
在以前普遍俸禄不高时候,这其实无妨,无非是得个虚荣。但现在既然宦官的俸禄整体上涨,就必须削减这些加衔的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