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以下的出列!到空地上集合!”
千户们本以为孙巡抚会像昨天饭局上说的那样,先操练一番,再行拣选,可现在看来,他老人家显然是没这个打算了。千户们只好无奈地相互对视,并各自退回所部。
孙巡抚的声音是洪亮的,可是再洪亮的声音也没法子遍传整个演武场。
为孙承宗传话的人,是他给这营标兵选的营将,茅元仪,以及一队调来演武场听用的京兵。
虽然茅元仪目前既没有官身,也没有功名,但孙承宗有九成的把握能把他举上去。
让孙承宗如此笃定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茅元仪是浙江人,而且他的父亲茅国缙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和内阁首辅、次辅是同年,虽然茅国缙已经过世,可有这么点儿情分在那儿,内阁也不至于阻塞。其次,茅国缙过世之前,曾请耶稣会会长利玛窦传授儿子西学,茅元仪因此得以与当时还是翰林院庶吉士的徐光启交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孙承宗自觉在皇上那儿,应该还是那么点儿面子的,推举一个四、五品的营将,应该也不至于被否决。“编练标兵营!年岁四十五以下的,出列!”孙承宗的命令从点将台下的茅元仪开始扩散,最后由京兵们传达到整个演武场。
卫兵们没有立刻出列,他们要么在盘算改卫入标之后的得失,要么在盘算自己可能的年岁。想让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准确地说出自己是哪年出生的都有难度,更别说实报年龄了。最后,除了那些一眼可知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磨磨蹭蹭了好一会儿,才掐摩着来到孙承宗指定的地点集合。
见卫兵们积极性不高,孙承宗又补了一句。“皇上圣恩!特允本抚标下中军每人每月给饷八钱!若有调动,增给行粮。选入者,即发月饷,并赐衣鞋。”
“皇上圣恩!每月给饷八钱!选入即发!”孙承宗的话继续由茅元仪及京兵们传递。
孙承宗的话传递到位之后,下面的人立刻开始骚动了起来。
在大明朝,空饷是常事,不过再怎么说,军官吃空饷那也是朝廷和军官之间的矛盾。只要不打仗,就和在籍的兵士没什么关系。可卫所的军官们总是贪得无厌,他们不只要吃空饷,还要喝兵血。
万历中期以后,在户部册上,单个卫所兵的平均预算,是每月五钱到六钱银子。但大明朝的预算,向来是没法精确地发放到领预算的基层手里的。预算若是能领到一半儿,就算是军官老爷们仁慈开恩了。
这年头儿,对于基层军士来说,理想是没有的,王朝是虚妄的,皇帝是遥远的。当兵只是买卖,只不过商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