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全都是走陆路发往京师及各镇的。
不过松动不等于全开。就算是到了熊廷弼经辽初期,也还是有不少官粮非得走陆运不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走陆路有耗羡。山海关到辽阳有八百里之遥,粮队往返一次四十多天,人吃马嚼都是消耗。遇到雨天,粮食可能被浸泡,马车驴车翻山越岭,粮食可能又会散落。万一遇到山贼,也可能产生巨大损失,总而言之,林林总总的损耗都叫“耗羡”,而有耗羡就可以有贪污。这么搞下来,官运一石粮的成本比民运一石粮的成本还高。
为了将官粮全部改成海运,熊廷弼数度跟兵部、户部诸公打嘴仗。从尚书到侍郎,两个衙门被他骂了个遍,官粮总算是都改海运了。
可改海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矛盾。
熊廷弼多次建议可将粮食直接运到盖州,这是离辽沈最近的船运地点。但户部一直不搭理他的需求,总是以盖州水情复杂、海中礁石密布,船老大视为险途为由,把粮食运送到金州或是旅顺等地。
但金、旅到辽阳的距离,与山海关到辽阳的距离几乎相等,这简直就是脱了裤子放屁。为此,熊廷弼多次给新上任的督饷侍郎李长庚去信,希望他将海运粮饷送到盖州。但负责这项任务的官员一直不配合,以至于送到的粮饷在旅顺、金州堆积如山,却因为陆路的运力瓶颈,无法快速运抵前线,进而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
从熊廷弼本人,到最开始和熊廷弼搭班子的前任巡抚周永春,再到兼管辽南的新任巡抚袁应泰,最后再到专管辽南的张铨,他们做的全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工作。就算驴、骡等役畜的数目不断增加,只要后方一日不将的海运目的地从金州、旅顺改为盖州,那这当中的造成浪费就无法被减少。
“张兵宪。”孔有性来到张铨面前,恭敬地行礼道。
张铨抬起头。“什么事?”
“卑职是辽阳毛游击文龙麾下游兵伍长,孔有性。奉命来海州传递行辕消息。”孔有性说道。
“说。”听见“行辕”二字,张铨并不舒展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禀告兵宪。”孔有性说道:“辽阳将于本月十一午时,对曾任辽东矿税太监高淮处以凌迟。现令全辽各级衙门公告此讯,并组织民众前往辽阳观刑。”
“啊?凌迟。”张铨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他喃喃道:“高淮什么时候到辽东来了?”
孔有性还以为张铨这是在问他,于是认真地回答道:“是中官钦差送来的。”
“.”张铨默默地点头,然后问:“要派多少人前往辽阳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