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们一条生路。
————————
金国统治下的汉人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前,受不了文官、总兵、太监的轮番折腾,而选择“弃明从胡”的汉人及其后裔。正红旗下的汉官刘爱塔就属此类典型。
第二种则是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后,背叛朝廷或者主动归顺努尔哈赤的汉人,前大明抚顺游击,现大金三等总兵官李永芳,以及佟养性、佟养真兄弟就属此列。
而为数最众的第三类,则是努尔哈赤反明之后,被女真人猎获的战利品。
这些汉人或军或民,但对努尔哈赤来说,这也就是比牛羊稍微高级一点儿的,会使用工具会耕地的战利品。他将这些人分配给他的子侄旗主们,之后再由旗主们做二次分配。
分来配去不类人的战利品,显然是没什么好日子可过的。最近叶赫新附,又有蒙古逃人来投,大金物资紧张,旗人尚且缩食,就更别说这些奴隶了。能吃一顿饥两顿,都算是好事了,饱是从来感受不到的。
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有汉人跑路。其中运气好的,能逃到城镇,在经盘查与审问排除了奸细嫌疑之后,可以凭着个人的意愿编入辽将手下,或者选择自由营生。而其中运气不好的,就会像现在这样被抓住。
“大哥,要给他砍了吗?带个脑袋回去应该就能交差了吧。”音达呼齐拿着刀在少年的脖子边上比画了几下。
少年本就畏惧的眼神里又添了些惊恐的神采。
瑚什布想了想,到底还是发了善念。他走上去,一把将少年从地上拉起来,见少年腿脚齐全,能够站立行走,算不得累赘,于是说:“还是先绑起来吧。”
“好。”音达呼齐听招呼收刀入鞘,接着掏出用来捆绑大型猎物四肢的麻绳将少年捆了个严严实实。
————————
三人就地落脚。老大瑚什布和老二音达呼齐回村口捡回猎物,而老三额尔碧赫则留在院子里生火,并看守他们给上面的“说法”。
额尔碧赫随身带了燧石和火镰,以及一些易于引火的干火绒。他一边低头打火烧绒,一边用女真语问少年道:“你叫什么?是哪个旗的?就你一个人逃了吗?如果你能供出同伙,那么回去之后,非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还会有赏赐。”
额尔碧赫显然是在说谎,这种逃跑的奴仆,无论是否供出同伙都不会得到赏赐。最大区别无非是吃刀子还是挨鞭子。
少年眼神一闪,但只支支吾吾地说了两句额尔碧赫听不懂的汉语。
“你会说我大金国的话吗?”火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