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眉一挑,应道:“是。”
三人说话的当口,刘一燝和韩爌也回到了值房。
“季晦。”刘一燝刚一进门,方从哲就叫住了他。
刘一燝听见招呼,来到方从哲的案前,拱手道:“首辅,有何吩咐?”
“你跑一趟户部看看情况吧。”方从哲将条子递给刘一燝。
“户部怎么了?”刘一燝接过条子一看,大惊。“皇上在这时候要李茂夫致仕!”贴在张铨奏疏上的票拟就是他写的。
“有什么问题吗?”方从哲想起先前沈的说辞,不由得多看了刘一燝几眼。
“首辅。”刘一燝对上方从哲的视线,也没想太多,只觉得对方的眼神有些微妙。“海运改道不是小事。皇上在这会儿要李茂夫致仕,可能是查到了什么我们还不知道的事情。”
“嗯。”方从哲还清楚的记得,当初输辽的粮饷由陆运改为海运的时候,便费了好大一番周折。
李汝华在这件事情上公开的态度是没有明确的态度。那时候,李汝华还在就加派辽饷的事情和先皇帝做周旋。可明面上没有态度,不等于私底下没有勾兑。厂卫发现什么额外的大料一点儿都不奇怪。
“确实有这个可能。”方从哲点点头。“但还是先别瞎猜了,季晦你快去户部看看吧。”
“好,我这就去。”刘一燝将条子递还给方从哲,便转身离开了。
其实刘一燝不必去的。因为在这时候,李廷元替父亲李汝华草拟的乞骸骨疏已经到了通政使司。而与这封乞骸骨疏几乎同一时间被送到通政使司的,还有一封来自辽阳的联名疏。
————————
北京内城西南,阜财坊,都察院正堂。
左都御史张问达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边饮用下午的第一杯茶,一边懒洋洋地翻看着面前的案牍。这本案牍上汇总记载了全国各地的巡按御史,在上个月处理的各种刑事案件。
一般来说,大明的常规司法机构由低到高是县、州,府以及提刑按察使司。而都察院的巡按御史,有权对这些衙门的司法流程进行司法纠劾。按临所至,需要审录罪囚、吊刷案卷,若有证据不足、囚犯不服者,应予重审。而巡按御史在司法纠劾中形成的书面文件,将提交到京师,由都察院本部总核。
作为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张问达可以对其中的任何一个案件提出疑问,并要求巡按御史重审。如果他愿意,还可以直接发出本部命令,让更高一级的巡按或者其他地方的巡按,取代原审官对案件进行二次重审。但因为绝大多数案子,都是事实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