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奴婢斗胆.”刘若愚仍垂着脑袋。
“你说就是了。不要跟个鹌鹑似的在那儿缩着。”朱常洛白了他一眼。
“是。”刘若愚缩得更像鹌鹑了。“奴婢斗胆问主子一句。这是要恢复祖宗的钞法吗?”
“不是发宝钞,是发兑票。”朱常洛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一千两的大额银票摇了摇。“你也可以叫它银行券。”
这是所有银票里面额最大,最精致的。这种千两银票的底料,用的是浙江湖州府出产的湖丝,里边儿间还着金丝银线,光物料加人工,这一张银票就得值二两银子。精致得可以直接当工艺品摆起来,就是铜臭味道有点重。
刘若愚说:“奴婢愚钝,不知这当中有何不同。”
“宝钞排斥金银,但这兑票不排斥。”朱常洛说道。
明初,为了维护宝钞绝对的法定货币地位。朝廷在正式印发大明宝钞的同时,宣布金、银为非法货币。洪武时便有,“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治其罪”的法令。
到永乐时,金银禁令更甚。永乐元年,成祖皇帝颁布诏令:“令民间有用金银交易者,以奸恶论。”为了鼓励检举揭发,还令:“有能首捕者,以所交易金银充赏赐。”对于那些使用金银的“奸恶”,朝廷的开出最高处罚,是免死但全家戍边。宝钞开始贬值之后,朝廷甚至颁布了铜钱禁令,将铜钱也变成了非法货币。那时候,大明自己制造的通宝都已进入市场流通多年了。
“而且这兑票也不是单向发放的,它可以随时兑换。”朱常洛突然想起了一个例子。“那天你不也在吗?”
刘若愚舔了舔嘴唇。“敢问主子,是哪天啊?”
“前天。”因为李汝华的缘故,朱常洛对这天很有印象。“朕不是让刘和清拿着票去换钱吗?也不知道他换了没。”
魏朝恍然,于是接茬道:“刘院使已经把那二百两的银票兑成银子给拿走了。就是在正阳门支行兑的。”由于本地票,所以这笔流水没有抽头。
朱常洛点点头,接着伸出四根手指。“现在京里开了四家支行,官员们拿到银票之后,若是不想留着,可以随时拿去支行换成现银。”
宝钞在明初到明中的一百来年之间持续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宝钞只支持单向兑换。也就是说,朝廷可以用宝钞把民众手中的金、银、铜钱换走,但不会接受民众用宝钞兑换金、银、铜等实物。
“而且日月银行的银票不会像宝钞那样被超发,银行有多少银子。就发多少兑票。”朱常洛将那张一千两的银票收起来。
宝钞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