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时候,他只会过一眼,心里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行了。
在今天的这份简报上,比较让他在意的,还是来自锦衣卫系统中的两个衙门关于同一件事情的报告。
锦衣卫东司房提报称,常规侦控对象,内阁次辅叶向高,在回到府邸之后不久,接见了一名六品文官和一名随行人员。五刻钟之后,此二人离开叶府,来到了位于明时坊泡子河附近的一处宅邸。身份待验。
锦衣卫北镇抚司提报称,涉案侦控对象,达官、钦天监春官正、耶稣会成员汤若望,在散衙之后与收留他的孙元化一起前往照明坊拜访次辅叶向高,得见。五刻钟之后两人离开叶府,交谈内容不详。
在皇帝阅览简报的时候,正低头处理案上文牍的三位宦官,也在用各自方法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表情。
刘若愚还记得,昨天傍晚皇帝转头时的神色,但现在看来,皇帝似乎并没有把那样的情绪带到南书房来。皇帝镇定得就像那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朱常洛合上简报放到一边,三位太监便立刻将目光给收了回来。
“刘若愚。”朱常洛抬头看向刘若愚。
“奴婢在。”刘若愚调集精神,调整语调,使之与皇帝的情绪契合。“都察院那边有消息了吗?”朱常洛问道。
刘若愚回答道:“回主子的话,暂时还没有。”
“如果过了今天上午还没有消息,那就派人去问问。”朱常洛书说道。
“是。”刘若愚应答后主动道:“主子,那个叫汤若望的钦天监官正也上了一本奏疏,就放在最面上。”
汤若望听从了叶向高的建议,当晚就请孙元化代他草拟了一篇,以回复礼科给事中周士朴的弹劾为底色的文章。文章引经据典,写得很漂亮,汤若望自己读起来都费劲。但其中心内容也就是承认自己的鲁莽,并恳请皇帝陛下允许他辞去官职,延师深造,学习国法典章。
“看见了。”朱常洛拿起放在奏疏堆上的叶折。他只晃了两眼,便跳到了票拟的部分。
票拟还是叶向高写的:该员在监虽可称称职,然不习法度典章者何以钦天?按例当允其所请。但该员辛苦艰难履危蹈陷,不远万里来朝,只为求中国圣贤之教,其疏亦是情辞真切,犬马报君忠赤之心可鉴。且该员所为并未酿成实乱,或可降职留任,以昭我上国之雅量,弘我天子之圣德。
朱常洛拿着朱笔,只批了一个字:可。
————————
户部督饷侍郎李长庚是万历二十年的举人,万历二十三年的联捷进士,当年殿试的二甲第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