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老朱家的商队
“然也,然也!”李宗延觉得王徵所言之“七恶”“七克”颇为精妙,确为君子所应时省之戒,因而不由得频频点头。
不过点头归点头,李宗延却并未把这些非必要的内容登记入册。他接着问:“你的西学师从何人啊?”
“就是《七克》的作者,庞公。”王徵回答道。
“庞顺阳去过陕西?”出于对读书人的尊重,李宗延也没有直呼“庞迪我”这个大名。
“不是,庞公没来过陕西。”王徵摇头解释道:“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学生来京赶考,借此机会,学生得以在京亲炙庞公。并随其习学西文、西学,及西人所谓‘敬天爱人’之哲。”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就是传言耶稣会士与白莲邪教幽通,意欲行串逆之事那年?”虽然李宗延向来对耶稣会的人物事迹不甚了解,但最近几日,为了配合张问达清查这一等一的大案,他还是把能收集到的资料全部看了一遍。
“大人,庞公没有与白莲邪教幽通。”王徵的面色稍微急切了些,但语调并不激烈。
“少安毋躁。”李宗延摆手。“我只是问是不是那一年,没说他幽通。”
“是那年。”王徵叹出一口气,又拱手致歉。“学生失礼了。”
李宗延颔首。“我没记错的话,那个案子以后,各地的耶稣会士就被驱逐了才对,你是跟着去了南洋?”
“没有。”王徵突然感觉自己像是在被李宗延审问。可他还是一五一十地回答道:“学生也亲历了那次事件,不过在庞公和熊公被驱逐之前,学生就已经离开京师返乡了。”
虽然南京教案在南北两京造成影响大致相同,但结果发生的时间略有差异,当年七月,王丰肃、谢务禄等传教士就在南京被当局逮捕,紧接着就被押解去了澳门。而身在北京的庞迪我、熊三拔等人,则在神宗皇帝颁布圣旨,宣判以王丰肃为代表的耶稣会教众,“立教惑众,蓄谋叵测”之后,才被赶出北京押往广东。而那时候,王徵早已听从庞迪我的劝说返回陕西泾阳了。
“你入了那个教吗?”李宗延用笔尖在砚台底部的余墨上轻轻地刮了几下。
王徵点头道:“教案发生之前,学生就已经在庞公的主持下受洗奉教了。庞公还给学生取了一个西洋的法号,叫‘斐理伯’。”
其实在入教的士大夫们看来,信西教和信佛教、道教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取西洋名,就跟取佛号,道号是一个道理。像王徵自己,就同时拥有“葵心”“了一道人”和“斐理伯”等三个自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