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和父皇一起跨过养心殿院落的右偏门遵义门,朝着近在咫尺的月华门走去。
“没必要。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够了。”朱常洛说道。
“想要的东西”朱由校问道:“是奴使的人头吗?”
“那东西有什么用。当摆件吗?”朱常洛踏进月华门,值门的宦官立刻跪下向他行礼。
“摆件.还是算了吧。”朱由校也算是搞艺术的,想象力相当丰富。
“就象征意义来说,朕确实想要奴使的人头。”朱常洛笑道:“林丹巴图尔忍着憋屈,不杀努尔哈赤的使节,无非是为了维持一个暧昧的态度。朕要的是敲碎他俩之间暧昧,不是以此为由和他讨价还价。”
朱由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欲再问,却又听父皇说道:“而且有时候话太多了也不好。”说着,朱常洛看向王安。“去信让杨涟好好儿查查,看谁在广宁倒腾铁锅给蒙古人。查实了直接抓起来扭送北京交法司按律治重罪。”
明朝对蒙古草原长期实行以长城为基础的贸易封锁,所有输入草原的东西都要受到最严格审查。铜铁硝磺这类军用物资全在禁运之列。
即使后来俺答封贡,并开放多处马市。允许贩去草原的物资也不过是以丝绸布匹、粮食茶盐为主的民用物资。蒙古想获得铜铁,要么靠抢,要么靠私市。
但私市的贸易量是远远无法满足整个草原的需求的,两百多年的贸易禁运下来,直接让蒙古人的文明等级大大地倒退了,有时,冒险南下劫掠的蒙古兵甚至只能使用骨箭作战。而且大明禁售铁器,不仅封锁了蒙古各部的军品来源,还带来了一系列附带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铁锅的缺乏。对铁的禁运,一度导致铁锅成了顶级的奢侈品,只有阿穆岱鸿台吉这样的大贵族才有得用,而且用破了都不舍得丢。
史载:“铁锅为虏中炊煮之日用,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搜掠,以得锅为奇货”,“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肉为食,此各边通丁所具知也”。
万历四十五年,大明照俺答封贡故事,开放了对察哈尔部的贸易窗口。但仍然实行“军事物资禁运”,察哈尔部想要获得铁锅只能通过走私。
“是。”王安应道。
————————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南书房。留守在此的刘若愚见朱由校也跟了过来,于是就在行礼之后,给朱由校端来了一个带垫的木墩子。刘若愚本想把凳子放在御案正前方,可他还没来得及放下,王安便向他伸出了手。“我来吧。”
刘若愚愣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