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爽朗一笑,转头看向伺候席面的小厮。“上茶。”
“唉!您老稍等,这就来!”那小厮赶忙招呼其小厮和他一起,将早已准备好的茶水给各位爷斟上。
“愚弟以茶代酒,恭喜刘兄晋升百户。”陆文昭端起茶,主动向刘侨敬去。
“不过是凭着祖宗的荫蔽和父亲的偏爱罢了。”刘侨谦虚道。
刘侨这么一说,陆文昭的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
刘侨所谓的祖宗,是指正德年间的进士,嘉靖年间的三边总制刘天和。
嘉靖十五年,世宗皇帝下诏升刘天和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制陕西三边军务。在嘉靖十五年到嘉靖十七年间,刘天和多次击退鞑靼首领吉囊率领右翼三万户大军,乃至斩杀吉囊之子小十王。使之不得深入内地。世宗论功,加刘天和为太子太保,荫封一子为锦衣卫千户。
当时,刘天和的儿子们要么都有了科举正途的功名、官职,要么干脆就死了。于是这个锦衣卫千户就落到了孙辈头上,最先被考虑的到的人,是刘天和的长孙刘守蒙,但刘守蒙心系理学,不愿蒙荫武职。就把这个锦衣卫千户给了弟弟刘守有。刘守有有个的儿子叫刘承禧,而刘侨则是刘承禧的儿子。
刘承禧如果死了或是退了,那么刘侨就可以直接承袭千户的俸,但因为刘承禧还活着,所以刘侨就只能像骆养性或者说大部分世袭的锦衣卫那样,先走武举的路子,再一步一步地积功劳、熬资历慢慢往上爬。
嘉靖以后,锦衣卫的升迁路径都是这个样子。除非撞见风口,站队正确,否则想要骤然跳跃升迁基本不可能。去年,刘侨和陆文昭一样都是试百户。陆文昭靠着气运,和几乎把自己往绞架上挂的投机连跳了两级。而刘侨多半就是借着老爹上位的势头,又往上进了一步。
想明白了这一点,陆文昭也就顺着话往下说了。“刘百户要是这么说,那愚弟可就羞愧得无地自容了。”陆文昭这是在暗示,他的升迁,也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两个岳父的抬举。
刘侨听懂了,他本能地想笑又觉得极不合适。这份儿纠结反映到脸上,就是刘侨的眼角不住地抽抽。
最后,还是陆文昭稍正脸色,转移话题。“天津的案子还是由咱东司房来办?”
其实在船头看见刘侨的时候,陆文昭悬着的心大体就放下来了,只要不是穿着飞禽袍服的文官来接收犯人,就说明在他南下杭州的这段时间,法司还没能把案子要走。不过,真正问及此事时陆文昭还是有些小小的紧张。
“当然了。”刘侨眼神微眯。“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