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专门瞄准这些人来的。”刘侨问道:“白云观知道吧?”
“白云观”陆文昭沉默了一会儿。“西便门外的那间道观?”
“对。”刘侨点头道。“就是那儿。”
“白云观怎么了?”陆文昭问道。
“光天化日,几个蒙面人,骑着马冲进白云观,抓了观主倪正道就开始勒索。”刘侨的语气严肃了不少。
“勒索?道观里能勒索出什么来,”陆文昭佛道皆不信,说起话来也毫无顾忌。“这年头抢佛寺的油水恐怕更多一些吧?”
“匪徒不是勒索道观,而是勒索道观里的住客。”刘侨解释道:“好些信道的老阉人出宫之后直接就住进了白云观。愚兄方才说了,这些人都是手里有钱的待宰肥猪。只了两刻钟,那些个匪徒就勒索了足足二百四十多两银子走。要不是有人趁着他们不注意偷跑出去,找到了巡捕营的巡逻队,恐怕还会损失更多。”
“闹出人命了吗?”陆文昭又问道。
“这倒没有,”刘侨摇头道:“这伙匪徒精得很,他们只图财,没杀人。巡捕营还没到,他们就骑着马远遁了。”
官府对劫财和劫杀的办理力度很不一样。办案也是有成本的,每类案子最多多少预算,办案衙门的心里都有数。若是没有闹出人命,官府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线索,说不定直接就冷处理或是抓流民顶事了。即使是权限更大,更有办案经验的锦衣卫衙门也是不能免俗。
一般来说,人命关天,没闹出人命那就不关天,纵使抢劫也算不得大案。除非劫匪运气或是脑子不好,选错对象,抢到了哪个权贵的脑袋上。
通常情况下,只要躲一阵子,匪徒的寻常日子就可以继续了。可一旦有人在天子的脚下遭到劫杀,说不定就直接上达天听了。那时候,成本就不重要了,皇帝要是下一道命令,三司法和整个锦衣卫都得不计成本地围着一个案子转。到时候道上的人都会为了平事,想法子暗中和官府合作,以避免官府在重压下搞扩大化。所以,稍有经验的劫匪都不会杀人,那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
“世风日下啊。”陆文昭叹了一口气。“还好去年遣了不少人返回辽东,不然这案子还不知道要多多少呢。”
“是啊。”刘侨跟着感叹。他很矛盾,作为锦衣卫的中层执行人员,刘侨自然是希望案子多多,机会多多,功劳多多的。但他又是东司房提督的儿子。京师的治安要是太坏,他老爹又免不得被申斥,乃至被文官劾罢。两相比较,刘侨还是希望事情能少些。
————————
走东便门进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