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西班牙银元。”迪尼什·若昂笑道。
“多少?十万?”就算是高时明,也让这数字给小小的吓了一跳。
“对。”迪尼什·若昂得意的说道:“这些钱,正在我们船里。可以,解运入库,随时。”
在同李汝华领导的户部达成初步的合意之后,迪尼什·若昂便托汤若望向朝廷请了一张通关文牒。这张文牒允许一艘西洋船只走漕运路线,从杭州一路北上到京师。而那艘使用该文牒进京船里,只装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被称为“佛头银”的西班牙本洋。这些银元中既有代表团的活动经费,也有用于试水的货款。
银船在今年初就抵达了北京。之后就一直在东便门外的漕运码头停着。禁锢期间,商人们曾一度担心这笔钱被朝廷扣押没收。但事实证明,朝廷确实扣了船,但并没有没收这笔钱。禁锢解除之后,船和银子便交还给了承运的船夫水手们。
高时明很快恢复了平静,他从自己的钱袋子里掏出一块标准的一两重泰昌制银,并将刻着成色的字面展示给迪尼什·若昂看。
“我行所有的库存银两都是内廷银作局铸造的九五成色的官锭。无论你们存何种成色的银两入库,日后兑现,也是拿这样的银锭。所以我行在收取现银的时候,要检验成色,按官方成色换算后,再照重量发给银票。”说着,高时明索性将银子递到了迪尼什·若昂的手上。
迪尼什·若昂接过银两仔细端详,问道:“请问,火耗,多少?”
重新熔铸银两必然造成对贵金属的浪费,铸造官银的银工工食也是必要的开支。这些消耗都需要提供杂银人来弥补。迪尼什·若昂很清楚,对于大明的官府来说,不管西班牙鹰洋铸造得多漂亮多精美,都是需要回炉的杂银。既然银行也是衙门,那肯定要收取火耗。就算是那些不明说要收火耗的民间票号,也会在收银发票的时候,将这笔钱摊入保管费或者别的什么费用。
高时明没想到这洋人还挺懂,于是进一步解释道:“按折算的现银计价,一两一钱。当然,如果诸位直接贮存官银。那就不用折算,也不用支付火耗。”
“可以接受。”迪尼什·若昂何止可以接受,他觉得这个“税率”简直优惠得令人震惊。
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火耗,各地的火耗都是由征收银两的地方官府按照自己决定的比率向民间征收的“非法税收”,这笔税款并不上缴中央,而是由地方官府自己截留,其中一部分,用以维持官府的基本运作,另一部分则填补了地方官员自己的腰包。一两一钱,或者说百分之十的“火耗税”是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