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管他什么手段,该抓抓,该杀杀
就在孙月融刚离开沈家旧宅的时候,孙承宗以和稀泥的方式,中止了一场关于预算呈报的讨论。米万钟主张照例呈报,这样消耗少,对朝廷来说负担也较小,而且有先例为证,奏请容易通过。
而鹿善继则以前朝修河导致天下大乱的例子为引证,主张厚报民夫,少征乃至不征徭役。在他看来,要是因为修河而把畿辅地区搞到民疲兵乏,来个什么民乱兵变,动摇京师根本重地,那他们三个人就得因为成为国家的罪人,而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至于孙承宗,他一直没表态,只静静地听着。他想通过密奏的渠道,把两种算法得出的预算都报给皇帝,然后请皇帝陛下会同内阁和户部,基于国家的现实状况通盘考量后决定。
孙月融点点头,没有再进一步地深究拓宽漕道的细节问题。而是改问道:“那丈量屯垦呢?”
孙承宗放下茶盏,回答道:“目前,巡抚衙门已经大致完成了对中卫辖境内所有田地的丈量工作,军屯和民屯正全面推进,册子也造得差不多了,本月中旬就能将更新的鱼鳞册交到户部去。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完成对左右两卫辖境田地的丈量。并在今年内,完成对整个巡抚辖境田地的丈量。好清出隐田,恢复税基。”
目前,孙承宗这个天津巡抚的辖区仅包括狭义的天津三卫和塘沽沿海,不过照孙承宗的治河规划,河间府和顺天府的部分州县迟早也要被划他的治下。
孙月融默默地记下孙承宗的话。眼睛一转,问道:“丈田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孙中丞就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吗?”
孙承宗微微地动了动脑袋,也不知是点头还是摇头。“有一点儿小麻烦,但算不得什么阻碍。”
让孙承宗有些意外的是,孙月融竟对这个“小麻烦”起了兴趣。“您能仔细说说吗?”
“当然。”孙承宗一边措辞,一边缓缓地说道:“在中卫的一干罪员被锦衣卫捕拿进京之后不久.”
因为天津中卫的大案在那里摆着,所以当地绝大多数与一干罪官有所交通的地主老财都配合了官府丈田行动。
但绝大多数不等于全部,仍有试图反抗官府以维护自身私利的。在丈田行动全面铺开的早期阶段,便有自以为无涉案中的地主试图对抗巡抚衙门,其中最激进的一家,竟在负责丈田的衙役登门的时候,半软半硬、半请半赶的把衙役给撵走了。
不过孙承宗可不管你是来软还是来硬的,只要敢冒头,那就往死里按。衙役汇报此事的第二天,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