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有容与叶向高相识于万历八年。
万历七年,沈有容中应天武试第四名,成为武举人,而叶向高则以第二十一名的成绩中福建乡试,成为文举人。
次年,二十五岁的沈有容和二十一岁的叶向高进京赶考,皆求联捷。两名各有抱负的年轻人于途中结识,相得甚欢。当年,武举人沈有容落榜,文举人叶向高也落榜,两人之间又多了一层壮志不酬、同病相怜的交情。
文不进士没出息,武将杀敌也有功。一场大醉过后,叶向高回乡读书,准备二战科场。而沈有容则放弃武试,北上战场,入蓟辽总督梁梦龙军中,录掌旗牌。此后四十一年,叶、沈二人文成武就,各建其功。
“士弘怎么到京师来了?”叶向高朝袁、李二人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不必拘礼,随意落座。别看只有一个手势,但对这种品级的武官来说,叶向高有动作就已经是礼待了。若不是沈有容带着来,这两人别说落座了,连叶家的门都进不了。
“阁老.”沈有容很尊敬叶向高,人外喊惯了“阁老”,一时又忘了改口。不过,叶向高着实不喜生分,非要逼着他改,便横着眼睛不满地瞪了沈有容一眼。
沈有容讪讪改口。“进卿也不知道我的事?”
“我只知道你不会违背朝廷的规矩。”叶向高问道:“谁给你发了公函?”
“当然是兵部,”沈有容从怀里掏出那封要他进京述职的信函递给叶向高。“也只是兵部。”
沈有容这话也不全对。除了兵部,户部、工部乃至刑部也能在奏报得允的前提下,调动地方将领办理本部所属的特定事宜。比如某地大灾,户部需要跨省调拨粮饷赈灾,或者工部筹建大工需要大料,但人手不足,就可以上疏请求调用当地军队协助办理。虽然也要给兵部打招呼,却也不是兵部发函。
“述职.”叶向高看到兵部的公函,立刻陷入思考,但想了好半天,也只能吐出一个问句:“述什么职?”
“我还以为你知道。”沈有容叹了一口气。
“我确实不知道。”叶向高将公函放到手边的茶几上。“你去过兵部了吗。”
“去过了。”沈有容说道,“我是今天下午到的进士,过来之前,我先去了兵部衙门。衙门里只有张少司马。但看他的样子,或许他也不知道有这回事。”
“这就怪了。”叶向高的眼睛里多了不少凝重。“照理说,传召在镇的副将单独进京,虽然不比调兵事大,但也不是什么小事。张惟才作为兵部的堂上官,理应知道才是。他怎么跟你说的?”
沈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