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文华殿读卷与先朝故事
殿试读卷在文华殿的后殿,也就是主敬殿举行。这里同时也是举行经筵的地方。
后殿主敬的规制与正殿文华相似,也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但比起正殿,主敬殿的进深要稍浅一些。为了腾出足够的空间方便参加经筵的官员们站立,皇帝的御座并不摆在当中四根柱子围成的那一间,而是摆在更靠近大殿后门的第三间。这个御座虽不比皇极殿须弥座上的皇帝宝座,却仍旧是整个主敬殿里唯一的一把椅子。
御座正前方,横摆着一张比御座长出许多的紫檀长案。这张长案被一帘特制的明黄色绢布罩从上到下紧紧罩着,只有趴在地上才能勉强看见案腿的末梢。
在紫檀长案的两侧,并排竖着两列由好几张长案拼凑而成的案列。因为案列也像正案一样,被朱红色的长绢布完全覆盖,所以看起来就像是只摆了两张极长的大案一样。
在紫禁城里,无论御座还是案台都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真正值得注意的摆件,是紧靠在御座后方的围屏。
这座围屏是万历二年,元辅张居正为在文华殿读书十二岁小皇帝专门打造的十五合天下疆域及职官书屏。
起居注上记载:
“万历二年,十二月壬子,上御文华殿讲读,辅臣张居正等进职官书屏十五合。
张居正曰:安民之要在于知人,辨论官材必考其素,顾人主尊居九重,坐运四海,于臣下之姓名贯址尚不能知,又安能一一别其能否而黜陟之皇上天挺睿明,励精图治.今天下疆理尚未悉知,诸司职务尚未尽熟,虽欲审别其道无繇。
臣等思所以推广德意,开发圣聪者,谨属吏部尚书张瀚、兵部尚书谭纶、备查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而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造为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之图,左六扇列文官职名,右六扇列武官职名,各为浮帖,以便更换。每十日,该部将升迁调改官开送内阁,等臣令中书官写换一遍,其屏即张设于文华殿后。
上对曰:先生费心,朕知道了。”
如果单看这一段进献来往与君臣奏答,就只能知道有“万历初年,元辅张文忠公居正,打造十五合天下疆域及职官书屏,以推广德意,开发圣聪”这么一回事,最多让人慨叹臣忠君贤,师生相得。但后续发生的一些事情,却为此事增添了不少令人唏嘘嗟叹的色彩。
万历十年六月丙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上震悼,辍朝一日。
不过此时,年近二十,正值叛逆的皇帝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