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牧斋.”袁化中想了想。“钱牧斋?”
“就是钱牧斋。”文震孟说道。
“幸会。请问文兄台甫。”袁化中点了点头,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袁化中也曾在东林书院游学,算是东林人士,可他中了进士之后就一直都是在岗的现任官,先后在直隶内黄县和陕西泾阳县做知县,去年考满以卓异升了御史。对钱谦益这类靠文才诗学出名的“在野遗贤”虽有了解,但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会凑上去攀附。对文震孟这种靠书法闻名的南方举人就更不了解了。
“学生贱字文启,”文震孟让开一个脑袋。“旁边这个是学生的外甥,姚希孟。”
姚希孟也艰难地挤出身影冲袁化中笑道:“学生姚孟长,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幸选馆入翰林院任庶常。”庶吉士出自《尚书·立政》篇中的“庶常吉士”,意为“皆善祥的人”,所以也称庶常。
袁化中又把手放到胸口摇了两下。“原来是姚庶常,幸会。”
三个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一边闲聊,一边顺着人流朝棋盘街走。差不多一刻钟后,才终于走完了处处拥挤的东江米巷,来到了大明门前。
到地方之后,一行三人就分开了。文震孟去大明门口集合,而袁化中和姚希孟则各自去御史、词臣麋集的地方寻找同僚。
此时黄榜未出,对于绝大多数外廷官员,以及二百三十一名准官员来说,殿试的次序仍旧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文震孟等准官员的排列次序和上殿考试时那天是一样的。也是单左右双,两人一排,先经魁后其他。
由于文震孟到时,负责领路的礼部侍郎李腾芳已经来了,所以他没能和几个相熟、相善的同年碰头聊天,而是直接就被招呼去了队伍的末尾。
卯时一刻,大明门的门禁解除,数以千计的文武京官和少数恰巧在京的外地官员,以及驻在京师的属国使节开始涌入千步廊,并在承天门口的金水桥前接受锦衣卫的搜检。
这次搜检就比昨天对读卷官的搜检要严格多了。负责检查锦衣卫会从靴子开始,一直摸到官员的胸口和腋下,直到确定官员的冠帽里没有藏奇怪的东西才会放行。如果不小心带了违禁物品,那么将会被锦衣卫登记收缴。大典结束之后,官员可以自行去指挥使司报名领取。
“先生叫什么,哪个衙门的?”负责搜检的新任锦衣卫中千户所百户潘兆环,一边搜摸面前的七品官员,一边客气问道。
“都察院河南道御史,袁化中。”袁化中高高举起双臂,任由面前的年轻百户摸索自己的怀包。
“这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