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因为它的开头是,上谕。
上谕,着通政使司左通政袁可立,于三月十九日卯时至西安门等候。
袁可立一头雾水,心下生出许多疑问,不过心中再多疑问也不能耽误领旨。他只愣了一小会儿,便捧着那封信走到一个空置的案台边上。摆放好后,袁可立郑重下跪,叩头小声道:“臣袁可立,谨遵圣谕。”
行礼完毕,袁可立站起身,又将信封捧了回来。“石公公知道这信封里边装的是旨意吗?”
“知道。”石公公心里有些遗憾,比起传密旨,他更喜欢传明谕。只要带着明谕,哪怕是大官儿爵爷,也得跪在他的面前。虽说是只短暂的狐假虎威,但有威可假总还是令人愉快的。
“那请问石公公,为何会有这道旨意?”袁可立顿了一下,干脆直白问了。“皇上为何传我去西安门等候,等谁?”
“不知道。”石公公摇头。
“石公公刚才还说自己知道这是旨意啊。这么快就忘了?”袁可立莫名一笑。
“我只知道这是需要秘密传达的旨意,也知道这当中的内容,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内容。”石公公解释道。
“那这旨意是谁代拟的?”袁可立见过皇帝的朱批,知道这不是皇帝的笔迹。
“这”石公公默了片刻。“旨意是小祖宗代写的。我就知道这么多了,您老要是再问,我也说不出来了。”
袁可立微微颔首。他听说过,在宫里当差的宫女、宦官习惯给人抬辈分,王安辈分最高,是绝大多数人的“老祖宗”。而王安的大儿子曹化淳则弱一些,是小祖宗。
“袁少银台,”石公公站起身,略一拱手。“旨意既至,那我就告辞了。”
“石公公留步,”袁可立抬手。“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您问吧。”石公公点头。
“还有别人收到类似的旨意吗?”袁可立问。
“不知道。”石公公面不红心不跳地撒谎了。
就他所知,至少还有方从哲和叶向高将要收到类似的旨意。袁可立这样问,显然是准备行探听之事。石公公不知道皇爷为什么要下一道如此奇怪的旨意,让这些大官儿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但既是密传,那皇爷自然是不希望暴露的。这些绝顶聪明的先生要是凑到一起,说不定七嘴八舌地综合一下就能把这当中的原因分析清楚。再之后,袁少银台若是再行项羽故事,把石公公的名儿给点了,那他可就倒血霉了。
“好吧。”袁可立站起身,作揖道:“石公公,再会。”
“告辞。”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