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崔景荣点头道,“黄调焕是黄绍夫的侄孙儿,他本来就是武举人,而且去年自费往辽东运了一批火炮,因此记了一功,所以我就推荐他补了这个坐营的游击。”
“还有呢?”
“天津海防营和天津巡抚标营加起来差不多有五千人.”
“这两个营不能调,”方从哲摆手,“天津巡抚标营要用来备防有心人煽动河工闹事,而天津海防营则要用来押护辽饷。”
“那就没有了。”崔景荣摇头道,“除了天津两营,北方现成的可战之兵,全押在蓟州、辽东、山西、宣府、大同五镇,用以备防蒙古和女直。要是抽调给朝鲜方面使用,短时间内有可能导致兵力空虚,使敌有隙可乘。”崔景荣顿了一下,提议道:“如果着急行动,又不求甚锐,倒是可以先请旨调京营或巡捕营的人手听用。然后再像山东那般,抽调军户陆续添补。”
京营的主要作用是拱卫京师,巡捕营的作用则是维持京师周边的治安。把这些人拉去前线收复失地约等于白送人头。但如果只是拉去朝鲜充数应该还是能用的。
“嗯。”方从哲觉得皇帝应该会允许他们调拨京人马。“武备方面呢?”
“这个没有问题。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黄绍夫就在大力清理戎政了,宫里的支持也给得很足。为了补充兵器,兵仗局的库藏都要搬空了。”崔景荣说道,“最近我还去三大营走过一圈。可以说,除了没怎么见过血外,京营兵跟战兵也差不了多少了,拉出去就能用。按李将军对朝鲜人的描述,调京营兵去朝鲜应该不是问题。”
方从哲点点头,转脸看向袁可立和沈有容。“山东兵、京营兵,还有浙直南兵。明天我就去见皇上,把明代军队内线行军速度你们的部署上达天听。请皇上把这二万五千人给你们配齐了。但这不够,皇上肯定会问师期。我要你们拿个时间出来。”
“辽事急切,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如果士兵无需操练,立刻就能使用,那我建议下个月就启程出海。”袁可立问沈有容道:“能做到吗?”
“应该可以。最关键的一路还是成山到汉城,另外两路的时间都应该以此为准,进行调整。”沈有容看着地图,像是在解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从京师到登州,正常行军,二十天能到。到了之后,最好再个五六天的时间布置调配,并将粮秣辎重装船。一个月吧!”沈有容看向袁可立。“从京营点兵,到登船就绪,最好给一个月的时间。这是最稳妥的。如果要急行军,也可以把总时间压到二十天上下。但这样的话,实在是太磨人了。”
“一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