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道高邦佐的身边。
刘渠本要下马行礼,却被熊廷弼一个手势止住。于是,他也就只在马上拱手道:“参见熊经略!参见高监军!”
“不必多礼,”熊廷弼简单还过礼,便挥动了马缰。“既然来了,那就随我去前线看看!”高邦佐无声还礼。
“是。”刘渠点头,又向另外三位武将无声拱手。
所谓前线,其实也就是陈策和戚金以及麾下浙兵共同戍守的前线阵地。
前线阵地位于熊廷弼中军营的正前方。经过前期的预筑,以及最近十天昼夜不停的加固,在这条宽达六里防线上,已经有了三条以木栅尖刺为前阻的深堑,六处以三丈夯土高台为火力支援的重炮阵地,以及数百个间隔分布的散兵坑。
在阵地的北面,还有一个简单的木质河卡,以及三条横跨浑河的厚实浮桥。只要想,熊廷弼麾下的四万援军就能在一个时辰内全部过河。相反,如果奴贼想要利用浮桥闪击援军大营,那么夯土高台上的驻军以及横在河道上的战船也能适时地点火发炮、摧毁浮桥。
熊廷弼的经略中军帐就设在距离前线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当他带着四营将和高邦佐顶着一路的嘈杂来到前线的时候,河对岸的三里望台上已经点起了烽烟,而夯土高台以及河道战船上的火炮也相应地调整炮口瞄准了那三座浮桥。
只要陈策一声令下,浮桥就会被轰成碎片。
熊廷弼一行望着陈策的旗帜,一路找到了河岸边的高台上。高台上设有三座重炮和十数门统一制式的大型佛郎机。这些火炮有些是最近新铸的,有些则是从辽阳的城墙上拆下来的。
“参见熊经略,高监军,见过诸位将军。”陈策已经等在了夯土高台的入口,早在一行人靠近之前,他就在瞭望塔上看见了熊廷弼的大旗。
“情况如何?”熊廷弼略一点头,便走到夯土高台的边缘,扶着木质的包铁箭垛,遥遥地望着越来越近的金军骑兵。
“奴贼打的是白旗,想来应是奴儿哈赤第八子黄台吉麾下的人马。看这阵势,至少有八千人,甚至可能超过了一万人。”陈策比熊廷弼还要更得知奴贼大举入寇的情报。“他们一开始的行进速度很快,不过过了三里墩之后就压住了。”
“他们带了多少攻城器械?”熊廷弼微微眯着眼睛,但仍看不太清烟尘遮蔽下的后方。
“没带,”陈策摇摇头,“至少目前还没有看见那种用来对抗火铳和小型火炮的车盾。水面上也没有能够用来装载重型器械的船只。我已经派了几队马探绕路侦察,等他们回来就能完全确定奴贼是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