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一个儿子,虽然他的生母还在,但只要皇帝不废后,她就是这个下最尊贵的女人。
若是皇子没了,皇位由宗室旁支继承,没有培养过感情,而且很可能是一位已经成年的新皇,那她这个太后还有谁会重视。
别饶儿子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儿子,嫔妃生的儿子也是皇后的孩子。
皇帝的女人里没有哪个希望皇位由宗室旁支继承,毕竟这关系到她们的切身利益。
而此时的盛家最要紧的还是淑兰的婚事,不能宫里的嬷嬷不来,她就不嫁人了。
而且盛纮与王大娘子看中的人家也用不上那些。
盛纮:“我在京中读书的举人中选了几个,一次登榜的毕竟少见,这些人都是年少有为,有希望下次上榜的,虽然多数家中不算富裕,但是前途无量啊!”
王大娘子也不反对,当年盛纮正是上榜之后名次靠前,所以才有底气到王家提亲。
功名对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榜下择婿的事时有发生。
盛淑兰跟王大娘子不能比,所以对象的条件也要放宽一些,举人已经不错了,若能上榜,对于盛家大房来就是得了大的好处。
盛家大房是商户,虽然有钱,但是社会地位确实很低,若不是二房的盛纮,生意也不会做得如此顺利,所以他们十分渴望改换门庭。
经过多日的相看,淑兰最终跟一位去年落榜的举人周言定了亲。
对方去年落榜之后就一直留在京城,盛纮考察过对方的学识,认为只是时运不济才会落榜,能力是有的。
淑兰也很满意,对方的条件不算太差,父母在老家有不少田产,跟大儿子住在一起,还供得起儿子上京读书。
将来两人若是成亲了,盛家会在京城给夫妻二人置一座宅子,不必与父母同住,淑兰一嫁过去就能在自己的家当家做主,简直不要太舒服了。
而被盛纮一眼看中的周言很快就送信给了乡下的父母,让人来盛家提亲,盛家大房的人接到了消息也急匆匆的赶来了汴京。
这一门婚事算是作之合,双方的家庭都很满意。
盛家大房想要将女儿嫁给有功名的读书人,周言的父母也想为儿子找一个嫁妆丰厚的妻子。
毕竟他曾经落榜过一次,文章不对主考官的胃口被刷下来,若是能有盛纮这样的亲戚指点,下次的考试他才有把握。
而且周家不是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京城居、大不易,若想继续往下考,钱财和岳家的助力都必不可少。
盛维听女儿的婚事有了合适的人选,将早就准备好的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