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茶都喝了一上午了,怎么既不见部堂来,也不见圣旨到呢?”
郭朴也是吏部侍郎之一,是从礼部右侍郎的任上调过来的,也是以青词著称的人才,在后世的历史评价之中他和李春芳、严讷、袁炜合称为“青词宰相”。
只不过又因为他非是裕王府人,即便是在嘉靖四十五年的得幸兼任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也没在内阁干满一年,在裕王登基的隆庆元年就致仕了,由此可见这家伙实际上混的也不太好。
要不然怎么会在隆庆刚刚登基没多久他就致仕回家了呢?要知道当时他也不过六十出头而已,对于内阁这样的高位而言,他这个年龄也算是正当年的年纪。
可惜,他就是这么的时运不济,既不能得隆于新帝,又不能被容于徐阶等人,所以他的提前退休,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不过现在的历史轨迹和原来的也不太一样了,虽然郭朴到现在还是沿着自己原来的历史轨迹而行,但是现在他提前就和高拱成为了一个衙门的同事,说不定未来也会有些新的变化。
高拱其实心里也纳闷极了,要不是这些年在京师特区和大明联储当了几年的一把手,他估计也早就沉不住气了。
高拱道:“再等等吧,说不定过会就来了。今天不管是宫里,还是京师里的百官,几乎都去周中丞的府上吊唁了,现在耽误些时间也是正常。”
郭朴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本来他们也是要去周延府上吊唁的,但由于一大早就接到了宫里传来的旨意,让他们先到吏部衙门候着,要不然他也早就去了周延府上。
“那就再喝一壶茶吧?”
郭朴和高拱都是河南人,所以在相处的时候,也会有一种老乡见老乡的亲谊之感,但两人在乡音上却还有些不同。
因为郭朴的老家是安阳,安阳话的口音是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不属于中原官话,所以他和高拱交流起来,如果用家乡话的时候,两人也都会相互听不懂的。
所以在两人在聊天的时候,也就很默契的没用家乡话,而是用本朝通用的洪武正韵,不过他俩这洪武正韵,也和大多数在久在京师的其他官员一样,多多少少都沾了点北京口音,听着也有点奇奇怪怪的。
不过即便是有些奇怪,但最起码都能听得懂。
所以在交流上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高拱看着正要倒茶的郭朴,也没拒绝,他也微微的起身,以示尊敬。
可就在这个时候,黄锦也终于风尘仆仆的赶到吏部衙门。
黄锦刚刚一到,就立刻吸引到吏部大堂里内一众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