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风里来雨里去的巡视河道,还要负责处理各种突发的水情问题,这种辛苦还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普通官吏就受得了的。
所以在最后看向潘季驯的目光之时,百官们还是带有一丝钦佩的目光。
朱载坖同样也是如此,他太需要潘季驯的才能了。
虽然这些年凭借着超前的见识和知识,朱载坖在京师做出了一番傲人的成绩,但是黄淮却从来不没给过朱载坖半分面子,每年该决堤还是会决堤,该发水还是会发水。
尤其是河南、山东,以及南直隶北部的部分州府,那里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灾洪涝,甚至有时候还会堵塞运河,影响京师的粮食安全。
所以,在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发展,朱载坖也认为如今大明各地的水泥厂建设也到了一个可以支撑起超级工程的地步,所以他就决定提前启用潘季驯,让他在黄河淮河泛滥的地区好好的提前适应适应。
待到他做出一定的成绩之后,朱载坖也会顺势将他兼任的工部侍郎转为工部尚书,让他可以拥有更大的权力,来调动资源治理黄淮水患,将那片横跨数省之地,面积广大的黄泛区规范起来,让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们看到希望,不被黄淮的苦难包围着。
徐阶说完潘季驯的任免之后,也收起了话尾。
徐阶道:“此番便是陛下与王爷根据朝廷需要,做出的一系列人员调整。还望诸位同僚可以继续与内阁一道勠力同心,继续为陛下、王爷分忧,为大明百姓谋福!”
百官们听着徐阶最后的这句场面话,也纷纷对着朱载坖一拜,“臣等必同心竭力,共报陛下,王爷!”
一拜之后,本来信心满满的高拱,眼神里也不由露出了着急的神色。
裕王接连调整提拔了七个人的官职任免,怎么就把他给忘了呢?
他的事情,不应该是此次例会,最重要的事情吗?
可是徐阶都把话说完了,还没提及到他,这怎么能让高拱不心急呢?
高高在上的朱载坖,自然看到了此刻心急的高拱,他给了高拱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然后又对着徐阶说道:“内阁还有何事要议?”
徐阶,李春芳,严讷听到这句话后,也一起站了出来。
他们三人联袂一拜:“王爷圣明,臣等还有一议呈王爷定夺。”
朱载坖道:“诸位阁老但说无妨请说。”
徐阶,李春芳,严讷等人再拜:“王爷明鉴,礼部尚书高拱成绩斐然,为人刚直,素有盛名于外,臣等荐高拱为内阁大学士,共参机要,辅弼朝纲,以佐王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