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了。”
说着,云不闲就将袖中买来的摹本,赶紧递给了裴元。
裴元连忙打开,匆匆扫了几眼,就松了口气。
自己交代的那些要点,毕真基本上都抄全了。
在这份文书中。
毕真以山东镇守太监的身份,向朝廷申诉了一件事。
那就是在霸州军流窜山东的时候,因为攻破曲阜县,逼近孔庙。所以当代的衍圣公慌乱之下,给李东阳写了一封信告状,说是布政使、按察使二司的巡兵,在霸州军进入山东的时候,迂回避贼,见城破不救。
李东阳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衍圣公的儿子,双方之间有着姻亲关系,于是大怒之下,让人追查此事,穷治其罪。
兵部尚书何鉴逢迎李东阳,不但以错失战机、坐视不救的罪名,大肆抓捕布政司和按察司的官员。
还以抚驭无方的罪名将山东巡抚边宪捉拿入京,连带着将保定巡抚萧翀也一块问罪。
而且何鉴还和李东阳下令,自此起,凡是州县的官,只要被霸州军攻破城池,全都死罪。
在毕真的露布上书中,对此大声疾呼,为山东巡抚边宪和保定巡抚萧翀,以及那些无辜枉死的州县官员鸣不平。
山东镇守太监毕真认为,霸州军最肆虐的时候,规模足有十万之众。
就算朝廷动员了大量的京军和边军,都奈何不得。
这种凶顽强大的敌人,又怎么是区区州、县的长官能够抗衡的?再加上地方上的兵丁,很多都被抽调去围堵霸州军,就算是一地巡抚,又能有什么办法?
朝廷无视地方实情,一味的追责巡抚和按察使这样的风宪官,使御史清流蒙难,是他毕真不能忍视的。
因此他毕真呼吁朝廷,应当尽快为山东巡抚边宪和保定巡抚萧翀平反。
在露布上书中,毕真热血慷慨激昂的写到。
“国有清流,亦有贤宦。自永乐朝设内书堂以来,宦官熟读圣贤书,亦知道成仁取义的道理。”
“如今御史蒙难,言官袖手。国家养阉士百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正当拨乱反正,守望相助。”
“今有不力争者,必共击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