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错,这次是在喊你了,思悦阿姨和你说新年好。”
来羊城待了将近一年,这一年被画稿、胖崽、赵平生、每日循环的琐碎小事充斥着,在弘安生产队半年的劳动,好像是一场很久远的梦。就连每天骑车从部队基地出发,穿过长长弯弯、坑洼不平的乡间泥路到弘安生产队知青小院、半年下来的清晨与黄昏,还有生产队小学朗朗的读书声,也变得很遥远。
日常想不起来,但每月收到朋友们的来信,又把自己拉回到了在弘安生产队的时候。
“咦,这有一封来自云省的信件,是农场寄过来的。”宋雨晴没拆开,直接给了赵平生,这封信,想来是“赵平生”那位去了农场的老师写来的。
赵平生看了信,脸上的笑意浓了些,又把信递给她看,道:“谷老师被农场分去了卫生所工作,师母去帮忙打下手配药。以后不用去劳动了,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甚至还能发挥自己专业所长,算是在不幸里熬出了头。
从68年到现在,四年多的时间,总算是熬得看到了曙光。
宋雨晴仔细地看完,能感受到写信人压抑着的欢喜,觉得最后的“感谢”两字写得力透纸背,显得格外郑重。
赵平生轻呼了一口气,道:“给回一封信,知道他们过得好,以后就不用常联系了。”
他们能伸手帮的,已经帮了。
“好。”
看完信,才把包裹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海城那寄来的东西大差不差,基本都是些吃的。这次没给宋雨晴寄药膏了,她已经回信提过,肚子上的淡纹已经没有了,也就不继续抹了。
把信件都给原原本本地放回信封里,然后拿到屋里的抽屉放下,这里头,已经摞起来好几沓的信件了,大多都是她的朋友们写的信。
轮到他们家开始准备饭菜,去年赵平生做过的沙琪玛重出江湖,炸丸子也做了不少,还有炸薯条......他们家舍得在吃的上面花钱,调料是最齐全的,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更香。
胖崽被mama抱着,见着爸爸捏一根刚炸出锅的薯条喂mama,自己吃一根,又再喂一根,再自己吃一根......
她大眼睛一直跟则爸爸的手转动,砸砸嘴巴,口水都要流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