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汽车都这样买回来,从整车到一堆零件重造拼凑,这个阶段都是这么干的。
关键是要找准上什么马。
相比耗费巨资去引进汽车生产、单反相机生产,让卫东觉得先生产擦屁股的纸比较重要。
市场的问题就不说了,擦嘴的量会更大。
人家还是连连摇头,秘书解释:“他说要几十万美金……”
让卫东只能望机兴叹,这是真没法抓住赚钱的商机啊。
可他还是不死心,看着旁边这台约莫像办公桌大小的展示机器,也有明显的使用旧痕迹了:“这个呢,这个旧的样品多少钱,你们还不是要运回去,要不要卖多少钱。”
如果没有上周那场机械厂的交流,让卫东绝对不会这么问。
作为一家曾经的省属大型机械厂被下放给地级市,那家厂的实力其实还蛮强,里面的技术人员都是从省级以上每年分配过去的大学生,工程师。
近二三十年干的都是上级要求做什么,就白手起家的捣鼓什么设备。
最近油菜籽丰收,就做榨油机,要搞建筑,就生产搅拌机、碎石机。
还有磨床、热压机、液压机、卷扬机、中小型起重机,甚至拖拉机都生产过。
反正上级要求做什么,那帮家伙就根据现有资料,甚至是上级带来的照片,画报上的图片,拼凑出个能用的家伙。
要量产肯定难,质量很勉强,但凑合能用,真要长期用,那就边用边修边改进。
基本都是手工攒出来的。
让卫东就想老子带个二手机器回去,给他们研究看能不能拼凑出来。
还是那种每周都有两三万进账,就敢乱钱的心态,很多刚开始做生意,刚开始赚钱的创业者都有这个狂妄阶段。
信心爆棚,天底下就没有不敢做的生意。
只是让卫东不会加杠杆,有多少现钱做多少生意,错了也就错了,只当赔了这几周的钱。
章兰芝都看出来他这个要求不靠谱。
她好歹是光学仪器厂长大的,小声比划:“他说的这个机器很大一堆,是个流水线生产设备……我们厂到现在都做不到。”
1984年,国内几乎所有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人工多,手工配合部分机器生产。
那种从投料到出品,全线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几乎等于零。
让卫东的态度是:“还不是要学,与其说耗费巨资给厂领导出国考察旅游,买堆废铁回来,我这么买其中一台交学费,可能更靠谱,就问他卖不卖,既然放在这里,就肯定是其中比较重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