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都是t-26和bt-5/7之流,至于t-28多炮塔坦克也只是看上去强大,所向披靡的t-34加起来只有二三十辆。
此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负面因素——军官缺额明显,一些职位只能由士官临时代替;无线电设备甚至不奢望最新型号,因为即使算上充数的老古董也不够。
伊凡罗斯上层可谓是精打细算,为了击败瓦尔兰德帝国,总参谋部集中了绝大多数人力与物力资源在中欧战场。
至于匈尔瑞方向,人力与物力的欠缺也无伤大雅,不如就靠司令官天才的军事艺术来弥补吧!
也许图哈契弗斯基不知道东方有句谚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他清楚自己别无选择。
情报参谋上校言简意赅地叙述曰:“匈尔瑞人部署了至少四个师在詹普伦山区,已经明确的番號是第15步兵师和第1山地师。另外,飞机侦察到一支骑兵部队也在山区西南行军,我们猜测这可能是第3骑兵师。”
“匈尔瑞人调集了这么多部队,真是大胆的举动,那么他们在防线后方还会有多少预备队?”图哈契弗斯基伸出食指在地图上划了个圈。
“此前我们判断有四到五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现在……也许只剩下一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司令官阁下。”
“看来匈尔瑞人相信我们不敢趁机进攻。”
“毕竟坦克师的战斗力很强大。”情报参谋上校无奈道。
就算第一阶段成功强渡了蒂萨河,但是登陆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稳固下来,这时候匈军肯定会投入坦克部队大举反击。
这个战例几天前就已出现过,己方虽然在陶尔查地区成功突破了一段防线,但是却被匈军的凌厉反击给赶下了河,以失败收场。
“这个机会不应该错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突破蒂萨河防线。”图哈契弗斯基对众人说道:“吸取陶尔查之战的教训,旧型坦克无法承担抵抗反击的任务,我们需要强大的新型巡洋坦克。”
“可是那些坦克我们只有很少一些。”参谋长苦笑道。
“把它们集中起来,组建一个强击战斗群,尽快让士兵们互相熟悉。”图哈契弗斯基如是命令道。
随后,他和参谋们讨论了进攻计划,选择两个主攻方向和三个佯攻方向,决心一鼓作气突破蒂萨河防线北段。
与中欧战场上伊凡罗斯军队动辄集中上千辆坦克不同,匈尔瑞方向的伊凡罗斯军队的确有些惨兮兮。
第10集团军司令部下令从几个坦克旅之中抽调装备了t-34的巡洋坦克连,一共三个连才凑出来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