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把局面搅得更混,牵扯更多的事进来,让皇帝不要坚定的认为,贺兰将军就是有反心。
一旦皇帝心中迟疑,贺兰将军进京后,伸冤就要容易得多。
这就是文聘据实以告的原因,何况钱知府是清流,又是大儒周明端的弟子,师兄弟不少在朝中为官。
他知道了,那些人自然也知道,代表清流都会知道,贺兰将军又多了一重保障。
拿到通行符牒,文聘没多待,奉承几句,告辞离开了。
第二天,商队准备好,分为三路。
第一路,走阳关道,从正阳城出发,过鄼县,昔阳,和顺,之后顺漳河顺流而下,到达临漳后弃船往西行,走管道大概三天就能到了。
这是最西边一条路,要经过山道,峡谷,路途比较远,但过了和顺后,不是乘船就是一马平川,更有官道通行,即便下雪天,路也不难走。
第二路是拐到壶关,走长治,平顺,扳道这一线,到埠水后直接南下,路途最短,但前面长治—扳道一线有山岚阻隔,需走狭长的古道,平时都不安全,雪天就更容易出事。
但走这条道,仅需要十来天,就能抵达建安。
第三路就是扶灵回乡的路了,一开始就往东南方向走,和前面两条都不同,绕道河间,乐成,穿过景县,在故城直接登船走运河,之后不用下船,直达淮安。
三条路各有优缺点,但目的不同,也没什么好比较的。
展昭在城门口和陆小凤,花满楼告别,就骑着马走在队伍前面,丝毫不惧风雪。
“今天天气真好啊,”陆小凤看着阴沉沉的天空,飘着大颗大颗的雪花,感叹道。
花满楼笑容一顿,“是啊,甚美,如此我便告辞了。”
他们分别跟着两支商队出发,一左一右,背道而行。
大雪天赶路困难,但也没办法,从半月前,这里就断断续续下起了雪,之后也不会停。
往南边一点就好多了,越往南越暖和,因此即便雪天不是出行的好天气,也不得不冒雪前行。
文家管事给花满楼安排了一辆舒适大气的马车,里面不仅有茶壶,可随时烧热水,还有点心果脯和书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