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珠子一转,确认这些话都被亲戚们听清了,他这才借坡下驴,丢掉门闩,转身一声不吭回屋了。
其余亲戚原本还想多讨些喜钱,见些彩头,见赵子称家父子都闹得动棍子了,便都一哄而散。
回屋后,关起门来,赵令话才换了一副相对和蔼的表情,看向儿子,面露歉意:
“我们再落魄,也是宗室人家,结交天子近臣的事情,不可不慎,要是被外人嚼舌头,终究是隐患。”
赵子称拱手道:“孩儿省得。”
赵令话点点头,又不好意思服软,哼哼唧唧了几声,才低声嘟囔:“刚才没打疼吧?”
赵子称:“不疼,根本就没打着。”
胡氏也在一旁埋怨:“你就知道立规矩!儿子在太学考得那么好,别人家疼还来不及,就你讲究多!”
赵令话压低声音,语气却依然严厉:“妇道人家懂什么?宗室就是得小心!我今日这一场闹,至少堵住了别人的嘴。”
赵子称听着父母拌嘴,心中也有些感慨。
父母如此谨小慎微,说到底,还是自家在秀州地头上不够硬气。
虽说自家是宗室,可堂伯叔兄弟也都是宗室。自家这一脉连续都是幼子,很容易被长房压着。
大堂兄一家,是赵家庄上最家大业大的,继承了祖父留下的生意,所以他们才会经常派人去苏州经商,消息也更灵通。
这次自己刚刚在苏州闹出点小动静,大堂兄就回来传播对赵子称不利的消息。
后续要是有机会,也该敲打敲打。或是想办法,给父亲赵令话也稍稍提一下官职地位,让他在老家秀州这一亩三分地上,能有更大的话语权,可以无视长房的打压。
而且方腊之乱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要爆发了,在此之前,赵子称只在苏州那边建立班底、势力肯定是不够的。
大乱将至,摊子铺大一点才能狡兔三窟、有个照应。
“这次去汴京,看来还得设法运作一下,再额外捞些好处。若是平常人家,儿子做了官,不会给老子也升官的,没那个道理。但我们家毕竟是宗室,本来就会恩荫赐官,情况又不同了。
只要我出息了,再制造点由头借口,还是有希望的。而且只要办成了一次,将来这些伯叔兄弟,就会唯我马首是瞻了,也多些帮衬。”
赵子称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去汴京后如何压服其他邻近的旁支,整合秀州这边的宗族力量为自己所用。
——
ps:主角毕竟是历史人物,穿越前他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样,所以不得不按照惯性,插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