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试图将京畿军民齐心协力、奋力治水的苦劳说成是他的贡献,实在是贪天之功为己有。”
所以,即日起罢黜其原授道官职务,降为太虚大夫,责令其回温州故里、闭门反省。望汴京军民,同心协力,共度时艰。
赵子称和一众伙伴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都颇为感慨。
赵子称知道,赵佶崇道不是一年两年了,林灵素的倒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前好多年,林灵素一党作恶多端,恶贯满盈,罄竹难书。
最近几天这场汴京大水、道家厌胜祈祷无果还巧言令色,不过是一根导火索罢了,其中还有许多细节曲折,是赵子称等人暂时看不清的。
说到底皇帝只是需要在这个特殊时刻,拿出一个平民愤的棋子出来。
毕竟有那么多苦役民夫,刚刚被朝廷强征,拼着性命去堵黄河决口。
以宋朝的生产力,黄河决堤时顶上去堵口的差事,危险性是非常高的,整个过程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这些人现在都是有功之人,刚刚救了汴京城,他们群情激奋跟道士起了冲突,皇帝肯定要拿下道士安抚全城百姓。
好在赵子称也不用完全看清真相,对他来说,道家暂时被皇帝压制,这就是一个契机,他可以把这个事件当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黑盒来利用。
而无需管黑盒运作的内部原理。
这也算是天命在帮他了,石纲运迟了,刚好就赶上皇帝贬斥道家、很有可能放松修艮岳的优先级。
……
摸清底细之后,赵子称、杨志和陆渐很快兵分两路,
陆渐去张罗着帮朱勔送礼打点,
而赵子称和杨志,就直奔将作监衙门的所在。
为皇帝修筑艮岳,乃至更早先修筑明堂等大工程,都是将作监负责的。石纲运到京城之后,自然也要将作监来验收。
杨志曾是殿帅府的军官,对汴京的情况挺了解。
赵子称也在汴京太学读过两年半书,既然继承了肉身原主的全部记忆,找起地方来也是熟门熟路。
两人很快来到北城偏东的将作监衙门,找人签收交割。
将作监衙门的人听说是补发的石纲送来了,原本似乎打算作势刁难,还责骂了几句“为何迟误了足足一个月才运到!同纲的其他九条船一个月前就到了!”
但赵子称不卑不亢地解释了,对方也没进一步发作,只是先签了接收文书,吩咐他们:
“让船走护城河绕去东北门,到艮岳工地上交割,那么大的假山,拉到衙门我们还得给你再拉过去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