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过舍试后在京城候缺的同年。他刚走进樊楼,在一楼大厅还没来得及上楼梯,便被人认出来了。
“这不是赵贤弟么?听说你盘缠用尽,回老家候缺了,怎得又回来了?而且都来得起樊楼了?莫非是遇到了贵人相助,来上下打点插队?”
赵子称抬眼一看,对方是几个在太学时有过数面之缘的同学,谈不上多好的交情,只能说是认识而已。否则他们说话也不至于那么酸溜溜的。
赵子称血统高贵,但原先家里穷,他在汴京求学那两年半,可是一次樊楼都没来过,如今突然出现,又被老同学看见,当然会起哄。
赵子称懒得多解释,只是长话短说:“今日确实是有本家长辈相邀,恕不奉陪了,有机会再聊。”
正在这时,在一楼聚宴的那群太学生里,又走出几个社牛,其中有人开口帮赵子称解围:“赵贤弟素来勤俭,你们不要妄自揣测。”
赵子称又看去,很快就认出,说话之人正是一个在太学时学舍比自己低很多级、但人脉极广的大社牛——陈东。
陈东也算是徽宗一朝太学生里的顶流了,毕竟后来靖康之耻前,太学生联名上书弹劾六贼,就是这人带头的。他素来喜欢当喷子,被蔡京所忌,所以多年都升不到上舍,参加不了上舍试。不像赵子称出身清白,宗室贵胄,升学应考的机会比较多。
当然了,赵子称穿越前的上舍两试两优也是真本事考出来的,哪怕升学有优待,考试时他却没有作弊,也都是糊名誊录的,真比学问他也不虚陈东。
也正因为他的超级社牛属性,所以遇到太学生扎堆的聚会,就很容易出现他,倒不是什么巧合。
赵子称不想多生事端,就跟陈东稍微说了几句,便要上楼。
可惜这一幕却偏偏被已经上到二楼的赵佶回头看见了。
赵佶连忙问了左右心腹,得知那个很能来事的、正在跟赵子称攀谈的太学生,本就是个桀骜乱说话的妄人,赵佶心中一动:
“反正一会儿女眷单独坐一屋,倒也不惧被这些人看穿身份。那叫陈东的既是个口不择言的妄人,正好借他之口试探子称贤侄的口风,到时候朕只要起个头,把话题引向‘减少石纲以救民’,陈东肯定会起哄,看赵子称如何应对。”
存了这个念头后,赵佶立刻化身慈祥老伯,大声开恩道:“既是贤侄的同窗,也可上楼一起饮宴,却不可人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