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私人关系向他问了几个问题。
邓岳的回答也非常合理:“小侯爷一上任,就教了我们不少工巧营生的秘法,与民兴利,对咱的产业也大有帮助。我们出于报答之心,愿意回馈乡梓,别无他意。”
陆渐是跟他们一起厮混过几个月的,也知道赵子称在这方面有点本事,所以很快就理解了。赵子称这是在“拿技术换资金”呢,用他的很多点子,教给本地富户,让他们扩大生意,从别的方面获益,换取他们给官府捐款。
这种事情,有点“拿自己的点子,换公家的好处”了,过于大公无私,但严格来说也没问题。尤其大宋并不存在“专利法”,一个想到新点子的人,也只能靠着下手快先赚一笔,没法长期垄断的。如果有改善民生点子的人又恰好是个官员,拿出来跟富商分享,换取富商的支持,也很正常。
但他出于职责,还是得稍微问几句,赵县丞究竟是帮着出了哪些点子,让他们认为值得拿出万贯家财力挺。他可以不问技术细节,但也得大致了解一下,才好对上面有个交代,也好帮赵子称堵别人的嘴。
邓岳也明白这个道理,便没有瞒他:“小侯爷在东京时,不就帮将作监的人改良了木种植之法么,还掌握了白迭子摘星的秘法,能够令其增产。
后来,小侯爷钻研此道,推而广之,又发现了好几种触类旁通的妙法,可以让更多作物增产。我们慕容家在本地也有良田千顷,都用上改良后的法子,获益巨大。虽然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但我家少主愿意提前表示感恩,就支持了一笔摊派。”
邓岳见陆渐还想了解更多细节,就希望实地看一下,但邓岳却告诉他,如今已经入冬,季节不对,要看也只能看到些已经收获过了的残藤枯蔓。
陆渐也只好退求其次,跟着邓岳去了一趟慕容家的田庄大致看了一下。主要还得从邓岳的转述中,了解赵子称想到的那些妙法。
据说,赵子称是从“摘星后收成就能增加”这一观察,推而广之,发现葫芦、胡瓜之类的藤蔓作物,也能如此,也能靠“掐尖打蔓”来减少茎秆耗费土壤肥力、让作物的养分充分集中在结果上。
陆渐亲眼看着慕容家田庄里那一堆堆已经摘完果子后枯萎的藤蔓,若有所思之后,倒也愿意相信这种说法是真的。
因为早在汉唐之时,古人就已经知道种冬瓜需要掐尖打蔓,冬瓜才能结得更大,这是《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里就有记载的。
只是古人不会触类旁通,也没有植物分类学的概念,不会把冬瓜的经验移植到胡瓜、葫芦之类作物上,而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