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和定力不足,有些事情不能跟自己商量。
慕容家的人很快就开溜了,走之前,段语嫣还吩咐管家邓岳去通知另外几家最近几个月跟赵子称走得比较近的豪门富户,免得他们被朱勔牵连打击。
这些豪门富户,有些比较有眼光有见识,得了提醒立刻也都离开苏州暂避。
但也有个别牵涉不深、恋栈不去、怕走了之后反而被关注、粗重财物蒙受损失,所以怀着侥幸心理没跑。
这就属于自找的了,后续如果真被朱勔打击了,也怪不到赵子称头上,赵子称已经仁至义尽了。正好通过自然选择、把眼光不好的跟班淘汰掉一批。
慕容家的人离开苏州城后,没两天工夫,朱勔果然因为在赵子称那儿打不开突破口,开始找其他此前跟赵子称合作过的人撒气。
但这番操作也果然毫无收获,只是抓了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小鱼小虾,反而导致朱勔积累的民愤越来越多、苏州官民对朱勔越来越仇恨。
……
赵子称被抓后的第七天还是第八天左右,他被抓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汴京——这个速度,明显比正常的消息传递要快得多,可见赵子称也是早就布局了。
他就等着自己被抓,然后让提前安排好的小弟尽快把消息往汴京传。
也就是说,在江南本地,第一天只有姑苏县城里的人知道赵子称被朱勔报复了,第三天左右,苏州四县全知道了。第五第六天,按正常的消息传递速度,也就覆盖到赵子称的老家秀州,最多再加上跟苏、秀接壤的杭州、常州。
按照正常传播速度,第七八天的时候,也就湖州、镇江有人知道苏州那边的新闻,而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汴京都有人知晓了。这个速度,堪称日行三百里的定向扩散,比朝廷送紧急军情的六百里加急,也就慢了一半而已。
赵子称被抓的消息,是通过一明一暗两个渠道传到京城的。
明的渠道,自然是指望此前就跟赵子称暗中达成合作的魏通判。
按大宋法度,州府一级的副职通判,还兼管着监察地方的职务。
州府再往上,理论上有路一级的行政机构。但宋朝是“实府虚路”的,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加强地级市、削弱省级权力”,到了路一级,虽然有安抚使、提点刑狱司,但州府的通判在行使监察职权时、并不直接受提点刑狱司的领导。
换言之,通判在处理日常的冤案、或是上奏知府、知州的不法行为时,既可以选择通过提点刑狱司、逐级上报。
但遇到特别重大、紧急的案子时,通判觉得有必要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