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世子在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元子青亦心有所动,“这个主意倒是极好。不过未必能成行,我回去筹谋一番,看看结果如何。”

不过多半是能成的。恐怕现在皇帝和福王都在发愁他的事呢。元子青的毒是替皇帝中的,如今终于好了,整个皇室都应该欢欣鼓舞,给她无尽的补偿。但偏偏又因为许多顾忌,反而不能轻动,正是骑虎难下。

如果元子青主动提出要去修书,不论这件事功德有多大,毕竟跟政治关系并不密切,最多只能增加福王府在士林中的影响——可福王府本来名声就很好,再说士林声誉,最多是能让皇帝略微顾忌罢了,许多名满天下的大儒,一样不能入仕。

再说如果元子青真的编纂出一本集大成的书,也是在皇帝治下,同样是他作为皇帝的政绩之一。这个安排无论如何都比让元子青入朝为官掌权更合皇帝的心意。

“眉畔,你果真是我的福星。”元子青一高兴,情不自禁的起身将眉畔抱在怀中,“我该怎么谢你呢?”

“何必说这样生分的话?”眉畔低声道,“我总也是希望你好的。你如一定要谢我,不如你的书编好了,第一个给我看。”

元子青忍不住微笑道,“编书可不是这样容易的事。恐怕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呢。”

“正好打发时间,不是吗?”眉畔道。

“你说得对。”元子青忍俊不禁。若这件事真的做成了,后世人知道他编书的目的只是打发时间,不知会作何感想?

元子青自己心下越是思量,就越是觉得这件事非常适合自己。他博闻强识,饱览群书,最善于提纲挈领,做起这件事情来,想必也事半功倍。并且也合自己的心意,又能解决目前的困境和难题。

他回家之后,便跟福王和福王妃商量了一番。

福王对此十分赞同,捋着胡子笑道,“这下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第二日福王便入宫,将此事给敲定。皇帝为了表示对元子青的支持,允诺翰林院的人随便他抽调——反正大部分人在翰林院熬日子,做的事情也一样是修书。同时皇帝还答应让他自己招揽天下饱学之士,又拨付了不少修书所费的银两。可见支持的力度。

但在所有人的支持之中,周映月的支持最有力度。

眉畔写信将此事告知她之后,周映月自己分身乏术,却还是抽空写了一份提纲,随船送回来,说是给元子青作为参考。上面按照科目不同将所有的书分类,每个大类下面又有各种小类,一直细分下来,十分细致。

这份提纲对元子青的帮助极大,基本上他只要稍加修改,然后按照这份提纲来做就可以了,十分简单。

尤其是在提纲前面所写的那一行字,更是让元子青心情激荡不已:凡有文字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一书,永世传承!

这可能是天下所有文人的最高理想了。

投入到编书之中,并未让元子青和眉畔的距离疏远。相反,他如今几乎每天都有信送到关家来,跟眉畔探讨自己今日遇到的问题和趣事。以致眉畔对他的进度也十分了解,就好像两个人一直不曾分开过。

在频繁的交流和各自忙碌之中,新年到了。

这一年对于元子青来说,几乎全是好事。

春季时,纠缠了他十多年的病症终于彻底痊愈。与眉畔的婚期定下了具体的日子。自己和弟弟要做的事情都在今年定下,并且各有进展……每一件事都让人十分欢喜。所以这个年,当然也十分值得庆祝。

最让他期待的是,过了年,春天时他就要成亲了。

周映月和元子舫从海州回来过年,眉畔设法出门了一趟,四个人在惠月楼小聚,将这分开半年中发生的事一一叙说,然后再展望新的一年。

未来似乎就在不远的地方,光芒万丈,只要他们伸出手就能够触到。

……

天兴十五年,三月初三。

这一日是眉畔的生辰,也是她及笄的好日子。

虽然眉畔并未准备大办,但消息传出去后,登门观礼的宾客却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喜事,自然没有谢客的道理,张氏少不得打点起精神,来替眉畔操持。

不过她本人也是喜欢这种热闹的。自从关勉文出了事之后,关家就一直这么冷冷清清。后来倒有些人冲着眉畔登门,但那样攀附的心思,连张氏都瞧不上。

如今才算是她自那之后头一次回到了京城贵夫人们的圈子里,自然是使出千般手段,务必要将来脸面做足。

不过除了招待宾客之外,其他的事也不需她多操心。从及笄用的东西到赞礼傧相,全福夫人,全部都是福王府一手包办,事先定下来的。流程也都已经拟定好,才送来给眉畔过目。

福王妃虽然曾经对眉畔不满,但自从想通了之后,倒也觉得眉畔的确是元子青的福星,能够旺夫。由是对这个儿媳又重新满意起来,准备起来自然十分用心。

眉畔父母已经不在,一切礼仪就只有正宾主持,而福王妃为她请到的,是清河大长公主。

这位大长公主是皇上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十分得皇帝看重,当初她的婚事就是她自己挑的,到如今公婆俱在,子女双全,跟驸马更是相敬如宾,是京城里人人称羡的美满姻缘。加上她在皇室之中身份贵重,说话也有分量,有她给眉畔行及笄礼,哪怕父母俱亡,也没有人敢小看眉畔了。

除此之外,福王妃还说动皇后,在这一天往关家赏赐了东西。也不多,只一支白玉的簪子。但来观礼的宾客们,俱都欣羡不已。——放眼整个京城,有这个荣幸的,恐怕除了新安郡主之外,就只眉畔一人了。

这份用心眉畔自然知道,所以在清河大长公主面前,很是柔顺恭敬,让大长公主屡屡开口称赞。

及笄礼结束时,清河大长公主还拉着眉畔的手,让她以后得了空,时常走动。——这个以后,自然是指成亲以后。

眉畔和元子青的婚事,就定在三月初八这日。赶得这么紧,可见元子青已经迫不及待。

所以及笄礼一过,客人都还没走,福王府就迫不及待的将聘礼送了过来,满满当当摆满了关家的厅堂,让来观礼的卡人交口称赞,更感叹眉畔的好运气。

能定下这么好的一份姻缘,还能的福王府如此看重,不是命好是什么?

张氏还好,毕竟是在自己家。甘阳侯府过来观礼的人,心情就比较复杂了。眉畔当初订婚,是在甘阳侯府定下的,老太太和甘阳侯夫人是她的长辈。若是眉畔在甘阳侯府发嫁,这门亲戚自然就做成了。

可惜他们没留住人,结果如今反倒都便宜了关家!

尤其是傅文慧,她今日打扮得也十分华美,得到了许多称赞。但跟眉畔一比,就不那么贵重了。尤其是清河大长公主对眉畔和颜悦色,对主动上前请安的她,却是不假辞色,更让她心中嫉恨不已。

但这些全都跟眉畔没有关系了,她累了一天,只觉得腿脚发软,看到王府送来的聘礼,更是连头都有些发晕,轻飘飘像是踩在云里。

她真的要跟世子结婚了?

她上辈子最大的遗憾,最深重的执念,就要圆满了?

简直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她有时甚至觉得,这或许只是一个梦,一个过于甜美圆满的梦,一醒来恐怕就什么都没有了。

夜里眉畔睁着眼睛,不敢入睡。她怕如果这真的是梦,她睡着了再醒过来,这一切就消失了。

近来眉畔一直十分不安。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并非不信任元子青,也并不是不期待成婚,可心里就是充满了恐惧不安,总是会胡思乱想。且想的都不是什么好事,想到最后,反倒把自己吓住,于是心情更加惶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