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之最浪太子系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3章 天津见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p>第二天一早,舰队回到了天津港。

再次踩在大明的土地上,让朱厚照觉得发自内心的亲切。

这次出海事情完成的很圆满,但是好像自己也没干什么。

合着自己就是个吉祥物啊。

朱厚照伸手把乌西和迪西从艞板上扶下来,说道:“欢迎来到大明!”

乌西和迪西看着巨大的港口和忙碌船只和工人不禁感慨,大明真的好繁华啊。

其实上次朱厚照来天津的时候,天津港都没这么繁华。

因为海上贸易的开展,天津港这一年多的时间变化非常大。

闻讯而来的钱进来和马永成到港口迎接了朱厚照。

钱进来行礼过后说道:“殿下您可算回来了,皇上每天一封电报询问殿下的情况,臣都要急死了。”

朱厚照这次出京照例没告诉弘治,跟弘治说自己太子府建好了要安排搬家的事儿。

朱厚照寻思万一回来的及时弘治发现不了呢。

结果万分之一的概率没发生,弘治还是知道了。

朱厚照说道:“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么,你安排人给我父皇先回个电报,我明天就回去。”

钱进来说道:“还等一天啊,皇上知道你出海去都要急疯了,说太子殿下要是回来了就马上回京。”

朱厚照说道:“来的时候着急出海,盐厂和贸易中心我都没去看呢,我今天先在天津转一转,明天再回去。”

反正回去早晚都得挨老爹一顿训,不差这一天了。

钱进来还想劝朱厚照赶紧回去,皇上说了,等太子一回来就让他赶紧滚回京城。

朱厚照说道:“怎么的?天津的产业还怕本宫看啊,岳父你莫不是心虚不成?”

钱进来语塞,这回没法再劝了,知道太子殿下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但是也不好出言拒绝。

自己对现状非常满意,对太子殿下的事业兢兢业业,根本不怕太子殿下检查。

钱进来不是那种行贪污受贿之事的短视之人,不能给自己在宫里当太子妃的女儿抹黑找麻烦不是,只要好好地抱紧太子殿下的大腿,钱家数代的兴旺唾手可得,不必搞歪门邪道。

钱进来无奈只好安排心腹给京城拍电报,告诉弘治太子爷安全回来的消息。

钱进来注意到了朱厚照身边的两个美人,老丈人的直觉告诉自己,这是太子殿下给自己女儿新找的两个姐妹。

钱进来见两人风姿绰约,容貌秀丽,既符合大明朝国内的审美,又有着异国风情,当时心下一紧。

太子殿下出海去哪儿了这是?

怎么还划拉了两个夷人回来。

后来一想,两个夷人而已,再漂亮也威胁不到自家女儿的地位,用不着担心。

朱厚照收多少妃嫔钱进来作为老丈人他管不着,也不敢管。

前些日子太子殿下在自己府里住那一晚,自己还给安排了四个姿色不凡的丫鬟侍寝来着。

不过朱厚照没要。

钱进来还以为太子殿下收心了呢,没想到太子殿下是眼光太高,没看上啊。

朱厚照在马永成和钱进来的陪同下,带着智囊团和乌西迪西,参观了精盐工厂和贸易中心。

精盐这年头还是稀缺东西,智囊团每个月都能领到不少的精盐,这是朱厚照给他们的福利。

乌西没想到世界上还有纯度这么高几乎没有任何杂质的细盐,而且还能大量生产。

由于那不勒斯在欧洲南部,相比北欧食盐并不算太缺乏,但是欧洲的贵族们也吃不到这么好的盐。

偶尔得到这么好的盐,还得供给教皇食用。

听众人谈论的意思,大明的中产阶级都能吃得起这种高档食盐。

天津贸易中心里,每分每秒都在进行着大额的交易,为了交易方便,天津贸易中心已经有了“货票”,省却了使用银子交易的麻烦。

朱厚照早就跟智囊团提过现代银行和期货股票的概念,众人跟朱厚照谈论着银行和股市开启的合适时机。

目前时机还不算成熟,不过现在要提前做好准备了。

众人推算,快则一两年,最慢不超过三年,这些纸面上的规划就应该实施了。

乌西和迪西虽然听不懂朱厚照他们谈论的是什么,但是反正很厉害就是了。

太子殿下认真工作的时候太帅气了。

据说这些高大的建筑不是国家的,都是太子殿下的私产,太子殿下真是多财多亿啊。

接着朱厚照又去名下的土地看了看土豆和玉米。

粮食是国家的基础,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放下心来搞工业。

去年收获的土豆和玉米大多没吃,要么继续培育,要么送到了云贵少数民族地区和各个试点继续进行培育。

邱聚在天津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已经带着土豆和玉米的种子到了全国各地。

人人吃饱饭这件事情,估计两年内就能解决。

充足的粮食会带来一场人口大爆发。

还好是在古代,不像现代人口爆发会带来劳动力过剩,就业率降低,破坏环境,国家教育和基础设施跟不上等问题。

朱厚照提了几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比如提升新生儿存活率的问题,新生儿的教育问题,这一批的新生儿将会是大明站在世界巅峰,改变整个世界的一股新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