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层小楼林立着昭示他们的生活水平。
尽管如此,兵源们依然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
征兵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报名参军后的政审,筛选,体检是一道关。
那几天我们连精干的连长,和蔼的指导员和我很忙碌,程序都一样的,现在操场跑步,淘汰一批,合格的参加各科体检。
王玉兰她们和东部舰队的某部队在一个点招兵。
他们兵种的要求高,优先挑兵,之后是燕大军区。
记得一个高大的东山籍水兵反复对王玉兰议论兵源不行。王玉兰观察一下,温城人是偏瘦小了一点,但眼睛里透着机灵。
最后一天审核,没王玉兰什么事儿了,想和通讯员一起想到雁荡山游玩。
就去请示领导,副团长大手一挥,同意了。
审核过程中有几个皮肤病人,要还是不要?
全场人目光投向王玉兰。
王玉兰想,大不了就是皮炎,又不是传染病,就不能剥夺年轻人当兵守土的愿望。
脑子里连圈都没转,就同意了。
她就签上大名,皆大欢喜。征兵工作告一段落,大家松了一口气。
王玉兰她们在海边一个小饭馆庆祝一把,那天除了王玉兰,他们喝了许多啤酒,醉醺醺的。
当地武装部给新兵发入伍通知书,发军装。接着新兵集合。
回去的时候,是和海军某部一起包了游轮,做运兵船。
驶向东海,目的地沪海。
接兵,运兵的一路最轻松的就是沪海的生活。
汪洋大海让人的心胸顿时宽广,王玉兰喜欢站立在船头感受那种什么是披波斩浪。
团领导照顾女同志,王玉兰和老董住在三等仓,非常适宜。
接着在沪海兵站上车,坐上了闷罐子运兵车。
王玉兰和连长指导员分别后,和团部十几个人员上了最后一个车厢,为指挥车。
这是非常艰苦的旅程。
团部没几个人,最后一节车厢根本压不住,弹跳了一路。
由于不是紧急军事行动,所以给各路大神们让路。
到兵站,才能供应饮食和水,还有放水。
每节车厢只有一个大桶应急,味道那叫一个复杂。
大家坐在草垫子上,王玉兰从连里借了一条被子,隆冬季节,越走越冷。
而连长和指导员和没训练过的新兵在一起,他们的责任大,条件会更艰苦。
白天,车厢的两侧有几个位置较高的小窗户,打开透进光亮。
晚上一盏煤油灯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